——2025年1月13日在连云港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邢正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巩固增效”年度主题,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面承接和有力落实国家、省一揽子政策,制定实施110条细化措施、11条工业企业降本增效举措,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1%、增速居全省第一,工业用电量增长9.8%、批零住餐贸易额增长13.8%、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5%,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2200亿元、重点产业项目投资超1500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00个。推动“两重”“两新”政策落地落实,直接拉动投资138亿元、消费34亿元。电商规模持续扩大,网络零售额突破1200亿元、增长15%,快递业务量突破8亿件、跻身全国城市50强。文旅消费有效激发,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13%,花果山景区入选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连岛创成5A级景区,老新浦风情街区获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盐河街成为夜经济新地标。
(二)发展质效持续提升。石化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奥升德己二胺、嘉澳生物航煤等项目投产,碱厂搬迁升级改造完工,化工园区扩区扎实推进,石化产业完成产值约2300亿元。医药产业创新力不断增强,中华药港综合服务平台建成投用,获批一类新药3个,总量保持全国领先,医药产业完成产值约700亿元。新材料产业积厚成势,盛邦芳纶项目主体完工,东海硅产业获批省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增势强劲,核能供汽项目投产,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项目获国家核准,全国最大单体滩涂光伏项目海上工程开工,建成新型储能项目6个、总规模居全省第三,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超2500兆瓦、增长56.3%。装备制造业稳步增长,新增首台套重大装备10个,灌南县表面处理产业园启动建设,LNG双燃料船交付使用。海洋经济加快壮大,海洋装备产业园一期竣工,获评国家中心渔港3个、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1个,获批涉海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工程研究中心2家,海洋产业投资突破200亿元。数实融合步伐加快,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项目294个,创成省5G工厂、智能车间等20个,新增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悟空智算”算力规模超4800P。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长质量奖实现“八连上”。科创动能更加强劲,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第52位、较上年提升13位,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全面调试,太湖实验室1500吨试验船来连作业,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投用,花果山科创走廊科研飞地、“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中心实体运行,新增市级以上科创平台79个、成果转移转化中心5个,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入选省瞪羚企业17家。农业发展高质高效,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赣榆区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实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行政审批提速提效,“综合查一次”入选全国数字化监管典型案例,全省首创市县乡一体化综合执法平台,调整扩容涉企“免罚轻罚”清单,“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结率居全省前列,建成省内首家电商信用服务平台。出台民营经济“23条”,新增“四上”企业1400余家,经营主体总数突破78万户。组建市海洋集团、人才集团,4家国企获批AAA主体信用评级。设立市产业投资基金,新增专精特新专板挂牌企业61家。举办连云港沿海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开启“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新篇章。40万吨矿石码头、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实现常态化作业,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徐圩港区疏港航道、皮带机廊道等工程开工,智能立体车库投入运营。港口吞吐量3.46亿吨、集装箱量669万标箱,整车出口突破35万辆、外贸量居全国第三。与上港集团签订港口入股合作协议,徐连集装箱调运分中心投用,新开加密集装箱航线10条,“连申快航”达12.5万标箱。中哈物流基地、东门无水港完成集装箱量58.5万标箱,上合物流园6个海外仓投入运行。落实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成果,中欧(亚)班列集结中心获批建设,国际班列开行突破900列,过境业务全国领先优势持续巩固。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开工,新亚欧陆海联运数据通道项目入选国家数字化转型工程。徐圩港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机场国际航线开通。自贸试验区形成36项制度创新成果、9项获全省推广,国际活鲜保税集散中心等项目落地运行,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翻番。成功承办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4年大会。南北结对帮扶纵深推进,锡连专精特新产业园、惠榆智能信息产业园开工建设,上能电气等产业合作项目投产。
(四)城乡建设更趋协调。一体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城乡面貌持续改善。连宿高速灌云至沭阳段、204国道赣榆城区段高架启动建设,连淮高速改扩建工程半幅贯通,花果山大道、人民路等改造出新,5条断头路顺利打通。智慧停车试点推开,群众停车更加便捷。新投用新能源公交车172辆、共享电单车1万余辆,新建公共充电桩1449个。建成公园、游园28个,新增绿地115公顷、健身站点664个。实施房地产市场系列调控政策,保交楼任务全面完成,推广改善型住宅,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173套。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系统上线运行,新改建市政管网280公里,整治易淹易涝片区18个,省级海绵城市试点通过验收。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市县联通,打赢多轮扫雪除冰攻坚战,新建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小区110个。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改善农房1万余户,改造农村户厕13万户,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79个,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50%,新改建农村公路389公里、桥梁24座,运营乡镇“客货邮”综合运输服务站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