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在扬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潘国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外部压力加大、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加压奋进、实干争先,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
一是坚持项目为王,经济向好态势更加稳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建立市县联动市场化招商机制,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28个、同比增长67%,当年注册率、到资率、开工率分别达85%、70%和52%,同比均大幅提高。鼓励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实施重点技改项目70个,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0%左右、居全省第1。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完善重大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列省、市级重大项目三季度全面开工,全年投资完成率分别达130%、120%以上,和熠光显、奇瑞汽车零部件等96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15个“两重”项目获得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再创新高。外资外贸量质齐升,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行动,落户中德欧世界隐形冠军产业园,茵梦达、骏升科技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30%,船舶出口同比增长80%以上。“中亚·扬州”海外仓开工建设,扬州·长三角数字贸易产业园开园。扬泰机场获批240小时过境免签口岸。建筑业承压前行,总产值达5700亿元。
二是加快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质态持续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实施“613”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六大行动”,工业开票销售突破9000亿元。焕新传统产业,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5G工厂13家,新增省级“智改数转网联”企业212家,智慧照明产业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壮大新兴产业,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65家,航空航天、数智电子信息融合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工业母机产业入选全国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培育未来产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获批国家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试点。创新生态不断完善,落户南京大学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与中试基地、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产业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创办科技商学院,组建运营创新联合体22家,设立产教联合体3家,荣获省科学技术奖13项。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02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516家。获评全国“独角兽企业新城”,航天锂电入选独角兽企业。创设“绿扬金凤”人才周,开展粤港澳推介会等招才活动,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19人、省“333工程”人才141人。园区贡献逐步提升,市场化招商公司、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落户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数占全市总量的85%,园区工业税收占全市比重进一步提高。扬州经开区获评全国绿色工业园区。中欧智能制造产业园创成省级国际合作园区。3家园区入选首批省级“双碳”试点。
三是深化改革攻坚,发展内生动力有效激发。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聚焦公平竞争、要素保障等领域,不断优化涉企服务,新增“免申即享”事项79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39个、“免罚轻罚减罚”事项775个,“诚信扬州”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解决各类企业诉求1000余件,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65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元。新增经营主体6.3万户、“四上”企业2000余家。国企改革取得突破,完成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203项,新组建康养集团、人才集团、航发公司,重组市产发集团、传媒集团,新增AAA信用评级3家,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同比增长7%,国金集团入选全国成长型投资机构30强。数字扬州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不断壮大,启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规上数字经济企业达1600家。数字社会加快发展,推出数字文旅、智慧挪车等“小巧灵”数字化应用项目30个,25家医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创成国家“千兆城市”、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数字政府提速建设,创新“双电无U”交易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数据仲裁中心。
四是强化区域协同,融合发展水平加快提升。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在产业、科创、民生等领域合作,与淮安、滁州协同开展高邮湖联保共治,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扬州分中心挂牌投运,不动产登记实现长三角通办。高质量承办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实施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项目195个。互联互通更加便捷,江都铁路货运枢纽、宁扬长江大桥、345国道扬州段建成投用,扬泰机场二期、北沿江高铁、宁盐高速等加快建设,扬州港至宁波舟山港海运班列开通,公铁水空客运量突破5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开发路东延快速化改造、扬子津路西延二期、运河快速路北延建成通车,改造城中村14个、老旧小区133个、地下管网272公里,整治积水点65个,新增“四分类”达标小区423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达A等。城市生命线监管系统上线运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改造大中型灌区6个,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金香玉1号”获评全国超级稻品种,高邮大虾入选全国“三品一标”典型案例。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入选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9个、片区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