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4日在泰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万闻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泰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中共泰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主动应对内外部形势变化带来的下行压力,扎实开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谋划落实省委对泰州发展的定位要求,在负重前行中较好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重大支撑实现关键突破。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识变应变中保持“稳”的定力,在善作善成中增强“进”的信心,突出以有效投资稳定基本面,突出以产创融合打造强引擎,突出以扩大开放融入新格局,量质并举保持平稳增长,远近并重厚植发展优势,让经济回升向好的步子走得更加扎实有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增长5.1%,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总量目标。
巩固放大“三比一提升”行动成效,通过优化考核分档、设立流动红旗造浓学赶氛围,紧盯规模体量、科技含量提高项目质量,围绕活动策划、队伍建设完善招商体系,聚焦要素统筹、审批提速化解制约难题,实而又实抓好“五类项目”压茬推进。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开工数、新竣工数分别增长47.8%、37.6%,列省重大项目数、计划投资额、年度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新招引重点科创项目100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靖江紧扣产业升级抓增量,总投资101.5亿元的新时代新能源船舶智造项目开工;泰兴延续项目建设强劲势头,“三比一提升”项目开竣工数保持全市首位;兴化全面压实项目工作责任,总投资53.6亿元的兴达高性能钢帘线项目开工;海陵积极发挥主城优势,总投资120亿元的中电光谷东部智造港项目落户;姜堰实现重特大项目新突破,总投资106亿元的申跃科技高性能电驱系统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推动主导产业延伸拓展,医药类新开工项目数实现翻番。
谋划展开产创融合工作布局,梳理形成“围绕产业抓创新、围绕创新抓产业”两条路径,着眼整合科技力量组建生命科学泰州实验室,着眼实现优势互补导入北大、复旦、南医大等高校创新资源,着眼提高转化效率推动产研院、园区、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力。泰州队列建设研究列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2个。共建长三角医学先进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北大医学泰州医药临床研究联合中心,南医大泰州医药产业研究院正式运营。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33家,获评省级瞪羚和独角兽企业36家,华芯半导体光通讯芯片获批省前沿技术研发项目,亿腾景昂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设立人才“梧桐专项”,新引进青年人才4.2万名、高层次人才2913名,首次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获批组建大健康、新材料两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先锋精科成为全省唯一科创板年度上市企业。
加快提升全域高水平开放层次,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长三角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抢抓产业周期性利好实现外贸进出口历史性突破,对外开放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逆势前行。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纳入省委改革部署,江阴—靖江工业园区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盐泰锡常宜铁路破土动工标志全市域迈向高铁时代,北沿江高铁泰州段、扬泰机场二期工程加快建设,阜溧高速建兴段、沪陕高速平广段改扩建工程正式通车,常泰长江大桥基本建成。S232城区段、姜高路二期快速化改造、高铁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开工,东风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辅道开通。上线运行长江航运管理海事孪生平台,深国际物流中心码头、兴化内河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投入使用,南官河闸站工程启动实施,泰州港迈入4亿吨大港行列。出台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办法,实现进出口总额230亿美元左右、创历史新高。
(二)发展基底加快塑强提质。始终锚定“三个能级提升”战略抓手,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要求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力转型发展提升产业能级,聚力功能完善提升城市能级,聚力供给优化提升民生能级,结合阶段特征精准发力,把握未来需求前瞻布局,为增强发展综合竞争力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为牵引建设农业强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引领制造业跃升,以促进消费回暖升级为重点推动服务业扩容增效,产业发展韧性更强、活力更足。粮食单产连续八年保持全省首位,高标准农田建成率80.8%,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74个,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近九成,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超百亿元。创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获评省制造业中试平台培育对象14个、未来产业高成长性企业7家,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零突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成为省首批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1856个,创成省级智能工厂(车间)98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平台)11个,双乐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行;全省率先完成跨市(区)排污总量指标置换,6家单位入选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43.1%、19.5%,新增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泰州早茶”带动就业超15万人、实现营收近55亿元。出台“房地产十条新政”“建筑业18条”,保交楼项目全部交付,改善型住宅在建项目达10个。
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重点片区建设激发城市中轴活力,实施城建微实事项目解决百姓身边烦恼,片区化全要素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展露现实模样。中国盆景博物馆、长岛枫叶岛等项目开工,东南城河提升一期工程完工,桃园、梅园、老街、古盐运河广场融合开放,环凤城河人行步道、水上游道全线贯通,城河两岸夜景和微景观全新呈现,凤城悦天地商业街区开街。改造老旧小区46个、燃气管道75公里,整治道路脱空隐患158处,新改建污水管网43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728个,绿地开放数量保持全省首位。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启动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319公里、桥梁83座,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57%,兴化入选全省唯一国家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
持续擦亮幸福民生底色,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努力保障基本,用实实在在造福人民的行动回应期盼,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自觉守护安全,连续五年成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7万人。基础养老金、医保补助、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稳步提高,长护险实现市域全覆盖。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惠及24.6万老年人,建成市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出台托育服务条例,千人口托位数增长20%。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普通高中录取比例、高水平大学录取人数再创新高,新增四星级高中3所,靖江、姜堰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二期工程、市妇幼保健院正式启用,四大慢病防治研究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年度项目,成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靖江人民医院创成三甲综合医院。开展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国家等级博物馆增至6家,全省设区市首个地质博物馆建成开馆,兴化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戴凤冠、跑泰马”精彩出圈,创成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2家、运动促进健康中心1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逐年提高。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健康长江治理新模式”入选首届长江大保护优秀实践案例,“建兴高速鸟类观测站建设”获评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连续三年保持100%,完成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任务,PM_2.5浓度和空气优良率实现“双达标、双改善”。推进“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开展“祥泰网格”建设,落实信访法治化“五化”“四到位”要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九年“双下降”,群众安全感、扫黑除恶满意率保持全省前列,现行命案、八类案件保持全破。
(三)自身建设全面对标对表。始终紧扣“五型政府”建设目标,立足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聚焦国之大者做到绝对忠诚,聚焦深化改革展现担当作为,聚焦自我革命树立良好形象,站位全局校准工作方位,紧抓落实提高实践效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履行好政府职责。
深入系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理论武装和实践运用相结合,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见之于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一体推进理论学习、专题研讨、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落细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重大任务,确保中央和省市委要求落地生根。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毫不放松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不折不扣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意图,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用钉钉子精神抓好转化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上线“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推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两张清单”,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若干措施,新增“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18个。实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建成全国首个设区市国资国企司库体系。盘活提升低效闲置用地超万亩,获评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出台数据要素资产化三年行动计划,市数据产业集团成为长三角首家数据类全国价格监测定点单位。
全面从严落实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抓好巡视巡察和审计统计反馈问题整改,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完成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18项。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2件,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602件。坚持过紧日子,注重有保有压,兜牢“三保”底线。
过去一年,全市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加快发展,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事务、港澳、侨务、哲学社会科学、史志档案等工作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海关、海事、边检等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很不平凡,成绩取得实属不易,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这一年,面对发展路上的风雨彩虹,全市上下用实干担当创造过硬业绩,各行各业劳动者、广大党员干部、中央和省驻泰机构为泰州发展辛勤付出,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为泰州建设献计出力,驻泰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为泰州安宁保驾护航。在此,我代表泰州市人民政府,向投身泰州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泰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加以解决,主要是,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压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还需破除堵点卡点,城市功能提级、城乡融合发展依然任务艰巨,群众就业增收和优质服务供给有待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政府治理效能提高仍要久久为功,等等。对此,我们一定积极作为、奋发有为,努力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