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19日 徐张艳)

2025-02-08 14:52 来源:衢州市政府办公室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宇雯)

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19日 徐张艳)

2025年02月08日 14:52   来源:衢州市政府办公室   

  2025年1月19日在衢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衢州市市长 徐张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锚定“当先锋、走前列”工作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平安,以实干实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经济大省挑大梁”贡献了衢州力量。

  这一年,全市上下砥砺奋进,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4%、全省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6.5%。

  二是重点难点专项工作取得突破。杭衢铁路基本建成。衢州综保区申建通过海关总署预审、进入国务院审批阶段。首次夺得省“科技创新鼎”。柯城成为全省首批“山区海岛县”调出县。“衢州发展”成为我市首家市属国企控股上市公司。一道新能成为我市首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凌云集团成为我市首家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衢州学院成功申硕。衢职院新校区破土动工。南孔祭典纳入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五水共治”连续10年夺得“大禹鼎”。平安市创建实现“十八连冠”。

  三是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畅饮好水”行动让13.7万单村供水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绘就共富”工程开发了2.3万个农民转移就业岗位。“爱心托班”项目为9800多名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提供暑期看护。群众门诊看病“最多付一次”让8700多人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安居守护”工程为3870户困难独居老人家庭装上了智能安防设备。“家门口青少年宫”“生命接力”“风雨无忧”“幸福亲水”“暖心驿站”等项目让群众普遍受益。

  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夯实经济大盘“稳”的基础。市县一体打好稳进提质“组合拳”,有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狠抓政策落地。聚焦“两重”“两新”等政策窗口,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26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5.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89.9亿元,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保障作用。加强助企惠企工作,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73亿元,兑付政策资金56.4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500.1亿元、增长18.9%,无还本续贷余额666.2亿元、增长25.9%。狠抓项目投资。迭代“四大办”运行机制,开展两轮重大项目晒比,甬金衢上高速、杭淳开高速项目完成初设审查,469个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83个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142%,获得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指标8400亩。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5年保持全省前三。狠抓消费促进。用足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6亿元,市县联动举办促消费活动86场、发放消费券6370万元,南湖恒太城、衢州银泰城、“长三角第一辣街”等建成运营,全域游客数、过夜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增速均领跑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

  (二)着力培育工业强市“进”的动能。持续放大“五链”融合整体效应,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壮大产业集群。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71个,其中百亿级项目3个。六大标志性产业链产值达到2061亿元,新材料产值接近千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5%、35.3%,均居全省第一。智造新城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进位至“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15位。加快企业培大育强。吉利系产值增长225.5%、达到173亿元,华友新能源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禾川科技揭榜国家未来产业重大创新任务“人形机器人”专项,海昇药业北交所上市。鹏辉能源、东鹏特饮、万里扬等7家企业首次实现产值超10亿元。拓烯科技、华邦古楼、富乐德石英等10家企业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奥首新材料、七一电器入选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深化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省级试点,浙大衢州研究院中试基地入选全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项目,衢州复旦研究院开工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到2.46%,衢州进位至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58位。巨化集团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华康药业获评省重点实验室。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71家,仙鹤股份、卡游科技、欧派门业等15家企业入围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引进行业领军人才32名,新增高技能人才1.43万名,引育青年大学生4.1万人。

  (三)着力加快城乡建设“聚”的步伐。顺势而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61.5%。中心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开展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规划研究,迭代实施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新工人文化宫、老城区内涝整治和背街小巷路面提升工程等开工建设,150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37.5亿元。压茬推进衢州古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鹿鸣山文化院街开街,鹿鸣岛银泰公园开业,浙江卫视跨年晚会、葫芦果音乐节、全国田径锦标赛等大型赛会直接引流22万人次。加强高铁新城产业创新,移动、电信、华数等一批算力平台落地开工,海易产业园开园,温德姆酒店开业,北航数字经济产业园、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等加快建设。新建城市绿道4.9公里,新增口袋公园38个,完成老旧住宅加装和更新改造电梯98台。县城承载能力持续提升。柯城跻身全省工业大县行列,衢江建成短剧超级工厂,龙游率先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省级试点,江山木门产业入围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常山引进融辉物流总部,开化创新ESG政企协作发展模式。6个县(市、区)全部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实现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标准化建设市县全覆盖。完成自然村整村搬迁108个、共富搬迁3.1万人,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1.17万人。乡村振兴动能持续增强。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双季稻单产打破尘封8年全省纪录,实现年亩产“吨半粮”。双柚、油茶、茶叶三大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明辉蔬果入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新增省级未来乡村30个,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26宗,再次夺得省“神农鼎”。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