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15日 罗云峰)

2025-02-08 14:55 来源:合肥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宇雯)

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15日 罗云峰)

2025年02月08日 14:55   来源:合肥日报   

  ——2025年1月15日在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 长 罗云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迎难而上、勇毅前行,顺利完成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引领力、政治动员力、实践穿透力、时代感召力,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三个新的更大进展”奋斗目标,落实省委“三个往前赶”要求,坚持系统集成,锐意改革攻坚,全年承担国家试点示范30余项,一大批原创性成果、牵引性项目、标志性改革接续涌现,科技金融赋能企业创新、城市生命线工程推广应用获国务院督查表扬。

  一年来,我们笃定目标、奋勇争先,经济运行向上向好向优,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好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增幅居万亿城市首位,本外币贷款增速居省会城市第1位,制造业贷款连续36个月保持20%以上增长,科技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增长18.6%、20%。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合肥经开区、合肥高新区稳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新站高新区再跨百亿台阶,五县(市)、四城区全国百强稳位进位,长丰成为全省第二个千亿县。

  一年来,我们向新而行、厚植优势,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2.7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18.8%,分别居省会城市第2位、第5位、第5位。6项成果入选国家科学技术奖,“多语种智能语音”项目荣获一等奖。新获批组建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600户以上,总数突破1万户、三年翻一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净增2076户,总数1.3万户、居省会城市第5位。集成电路列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户,总数248户、三年翻两番。新增A股上市企业4户,居省会城市第2位。新增独角兽企业3家,居全国第5位。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5万人、高技能人才16.1万人,新认定高层次人才增长1.1倍,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十强,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第36位、前进4位。

  一年来,我们坚守初心、倾力为民,全年民生支出超12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居长三角万亿城市首位。分类提高低保、特困、孤儿等社会救助标准,惠及50多万群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87.5%,提高11.4个百分点。“难安置”专项整治让20多万家庭喜迁新居,为1万多户高龄独居老人安装火灾报警器,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22.5万个。儿童友好、产教融合、养老服务、便民生活圈成为全国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数、亡人数连续3年“两位数”下降,获评十大美好宜居城市。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力稳增长,向好态势持续提升。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各项政策,争取上级资金增长超六成,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360亿元。滚动实施三轮稳经济发展政策,助力企业开拓市场、稳产增收,全年新增经营主体31.5万户、总数达178.7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829户、创5年来新高。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50个,存量工业企业新增投资超千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3%。新招引项目1509个、增长16%,协议投资额增长17%。坚持把促消费与提品质惠民生保安全相结合,兑现以旧换新补贴19.6亿元,发放消费券超10亿元。网上零售额超1500亿元、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长三角万亿城市前列。新引入品牌首店270家,新增蜀山新粮仓、包河万象汇等一批消费新地标,明珠广场风情街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举办展会600多场,综合经济收入超千亿,连续9年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二)聚力抓创新,发展动能强劲有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速,量子科技(合肥)产业研究院、全国首个量超融合计算中心建成运行,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建成使用,深空科学城、量子精密测量设施正式开工,稳态强磁场运行再破世界纪录。“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首次实现”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祖冲之三号”实现超导量子计算最强优越性。“天都一号、二号”成功发射,宇宙深空首次迎来合肥探月卫星。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在全国率先实体化运行,全国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正式落成。新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11家、总数达54家,新增各类孵化载体56家,新入库高校院所科技成果3500多项、转化设立科技企业超140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科技成果“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改革全国推广,入选国家知识产权标准化建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科大硅谷”新布局海内外创新中心3家、总数12家,新建全球合伙人创新单元22个、总数50个,新落地科技企业超1200家,汇聚创新创业人才7万多名。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安徽高等研究院合肥分院实质运行。成立场景创新生态联盟,赋能中小科技企业超千家。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等成功举办,央广总台首次以科创为主题的“科晚”盛典花落合肥。

  (三)聚力强产业,融合集群提速提质。战新产业聚链成势。“一链一策”提升主导产业链厚度,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2.5%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5万辆、增长81%,出口增长3.3倍,合肥比亚迪晋升千亿企业,尊界“超级工厂”正式落成,入选全国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新型显示产值增长22%,产业集群综合排名全国首位。集成电路产值增长30%,动态存储、显示驱动芯片市场占有率全球前列。光伏和新型储能规模突破1800亿元,逆变器产量稳居全球第一,储能系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家电、装备制造加快迈向高端化,诞生大尺寸钙钛矿蒸镀设备等一批全球首发产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四上”企业超400家,新获药械批件数量同比翻番。“四链融合”加速推进,战新产业竞争力支撑力引领力持续增强。

  未来产业加速起势。量子信息产业集聚企业数居全国首位,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聚变新能公司获央企注资,商业应用进程加速。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汇聚企业超140家。低空经济全面发力,有望成为全国首批空中交通试点城市。合成生物产业集聚企业超40家,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具身机器人研发制造一体布局,“启江”系列迭代发布。元宇宙、下一代人工智能等一批优质企业相继落户。

  智改数转赋能增势。入选首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数据标注基地和可信数据空间试点。超大规模智算平台“飞星二号”投入使用,星火大模型综合性能全国领先,“羚羊”工业互联网连续3年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实现动态全覆盖,“灯塔工厂”总数6家、居全国第3位,安徽合力成为国家数字领航企业。

  现代服务业升级聚势。新落地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300多个。新增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2家,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平台投入使用。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累计13家、居省会城市第2位。合肥法务区建成运营,首批引进高端商务、法务机构18家。新增亿元税收楼宇5个、总数57个。建成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新增5A级物流企业2家,入选首批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

  (四)聚力增活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科创赋能高质量发展”“双元制教育改革”被中央改革办推介。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市属国企营收增长14.9%、资产总额增长6.6%。率先在全省开展水务一体化改革,初步形成“投建管运”“供排净治”协同的大水务格局。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获批AIC股权投资、“科汇通”试点,组建全省首支S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超4500亿元。“共同成长计划”入选国家优秀案例,为4000多户科创企业融资超1300亿元。深化“标准地”改革,启动城区“工业上楼”试点,“亩均论英雄”工作成为全国典型。推出“商转公”、契税优惠、房票跨区域流通等系列新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20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部落地,入选全国十大营商环境创新城市。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入。实体化运作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和联盟,成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合肥)研究院,4个产业联盟联动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千家,10个产业合作园区新签约项目411个、投资额增长33%。开通合肥港至洋山港首条“河海直达”航线,“新三样”实现“一站式”出海。176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更加密切,合作事项接续落地。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合六路快速化改造加快推进,新桥科创示范区建设模式入选国家案例,与芜湖、马鞍山、滁州战略合作不断加强,与皖北城市结对合作进一步深化。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进出口总额居省会城市第8位,入选国家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试点城市。新增境外世界500强设立企业20家、总数超百家,实际到位外资99亿元、增长36.8%。服务外包执行额突破500亿元,增长12.7%。获批240小时过境免签,新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7条,国际旅客吞吐量增长1.8倍。中欧班列突破900列,新增城市站点31个,获批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增加国际友城8座,组建对外经济合作协会,设立中国—东盟光伏、新能源汽车行业合作理事会秘书处,在匈牙利设立首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与香港贸发局签署全方位合作备忘录,建立境外招商平台12家,新增备案境外企业突破百家。合肥经开综保区、合肥综保区获评全国A类。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