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在芜湖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徐 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稳中求进、攻坚克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靠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6%以上(预计数,下同),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6.8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0亿元,增长4%;特别可喜的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实现与经济同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70∶1,全省最优。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牢牢把握产业立市这个根基,一体谋划推进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8500亿元、增长15.5%,营收利润率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均居全省前列。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8家,总量达到2417家,其中90%以上企业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巩固优势产业地位。发挥奇瑞公司龙头带动作用,推动汽车产业“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发展。奇瑞公司跻身世界500强,这是芜湖的骄傲。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智能家电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聚规上企业240家,2家企业入选中国500强。绿色食品产业集聚规上企业112家,1家企业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升至全国第七位。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通用航空2个集群入选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氢能等三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获批筹建。芜湖市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中位列第34位,3年跃升10位。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省唯一。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11.3%。安得供应链等7家平台入选省级首批供应链服务示范平台。获批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现代战略流通支点城市后,又一次在流通领域纳入国家布局。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搭建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服务平台,实现与中国算力网及上海等区域算力交易平台的互联互通,累计上架智算超 1.4万P,入选首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荣获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构建更加开放的产业生态。私募基金管理产品规模超900亿元,投资项目161个、投资额超58亿元。泓毅股份、张恒春药业在新三板挂牌。长江产权交易所年成交额超60亿元,服务沿江及皖南地区,连续三年获评产权交易行业AAA级信用企业。成功举办奇瑞全球合作伙伴共创大会、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私募股权投资大会、全国重点领域校企供需对接会等重大活动。29家航空企业亮相珠海航展。我市产业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坚持“产业+科创”,以“鸠兹科创湾”建设为旗帜性抓手,推动企业开放式创新和园区生态集聚式创新协同发展。8个创新型园区建成运营,面向全球招募合伙人,与英国杰青会、日本价值工程协会等全球高端创新机构开展合作,入驻企业近300家。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需求,启动建设奇瑞开阳实验室、启智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赛迪(芜湖)科创中心等重大研发平台。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达50个。持续实施“赤铸之光”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构建高效便捷的成果转化机制,优化科创服务生态。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服务科创企业1200余家,授信总额超400亿元。智能车辆感知与决策控制等6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创历史新高。发布场景创新应用机会清单300项。培育“三首”产品32项。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4.28%,居全省首位。城市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地级市第22位,上升4位。实现营收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和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360家。联合飞机跻身全球独角兽榜单,酷哇机器人等4家企业入列中国独角兽榜单。
(三)“双招双引”实现新突破。把产业链招商摆在突出位置,精准开展“敲门行动”,全年共拜访重点企业2000余家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80个,增长9.6%。积极开展境外招商,与法国佛瑞亚和德国大陆、舍弗勒等企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全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50家,实际利用外资20亿元、增长10%,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芜湖、选择芜湖。一体推进产业、技术、资本、人才招引,创新推动资本招商、场景招商、以商招商,臻驱科技、开思时代、时的科技总装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93个、总投资超千亿元,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42.4%。抖音火山引擎长三角算力中心一期、二期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三山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天马新型显示模组、熙泰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构建“政策+基金+集团”的人才招引体系,优化“紫云英人才日”“金秋人才季”等系列品牌活动,创新开展“紫云英中科大人才日”“海聚奇才”等高层次人才对接会,新招引领军人才325人、高端人才3735人、大学生超10万人。真金白银用于人才支出超8亿元,展现出我市对人才的满满诚意。
(四)内需潜力加快释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作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资金超180亿元,大龙湾片区市政污水管网新建工程等34个项目获批“两重”“两新”资金支持。实施省重点项目175个,完成投资超74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超25%。消费品以旧换新释放消费潜力,发放补贴资金4亿元,其中汽车、家电等领域支出进度居全省首位,带动消费近31亿元。出台房地产稳控政策十三条,推动房地产市场筑底回稳。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10家。积极培育“首店经济”,引入首店品牌131家,其中华东首店2家,安徽首店40家。鸠江饭店、储氏铁画入选中华老字号。商务服务业营收增长22.6%。南陵县入选国家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领跑县。启动中山路步行街改造,“一景一案”升级芜湖古城、鸠兹夜游演艺小镇、方特度假区等重点景区,鸠兹湾艺创共富乡村等7个场景入选皖美消费新场景,市民休闲消费有更多选择。接待国内游客7690万人次、国内旅游消费金额突破1000亿元,分别增长7%和11%。三只松鼠主题街区入选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芜湖古城等4家单位入选省级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欢乐芜湖”品牌更加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