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在黄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 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实干实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较好完成了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再上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首破1100亿元,较上年增长5.8%左右,增速在全省的位次大幅前移。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居全省第7、同比前进8位;规上工业增加值、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3%、8.4%,分居全省第5、第2,分别为2018年和2013年以来最好位次。
——文旅产业出新出彩。8家全球前十高端品牌酒店集团成功落户,我市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康养20强,获评“2024年度活力之城”。挂牌安徽网络微短剧黄山审查分中心,影视产业营收突破1亿元。全市游客接待量9222.9万人次、旅游总花费841.77亿元,分别增长10.8%、13.3%;过夜登记游客2271万人、增长12.6%;黄山风景区主景区接待量突破49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1%,居全省第2;全年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42.2%,居全省第1;文化旅游相关行业入库税收占比5.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文旅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夯实。
——工业经济加速赶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7家,总数达621家、创历史新高;1—11月,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3.4%、28.2%,分居全省第5、第7,比上年同期分别前进11位、9位;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长19.8%,预计全年全产业链(含汽车后市场)营收超百亿元,我市成为全球最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生产基地,建成世界三大、全国唯一乘用车制动测试线路。黄山高新区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增长17%,徽州经开区、休宁经开区获评全省亩均效益领跑省级开发区。
——国际会客厅建设有力有效。成功举办承办2024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安徽省与德国下萨克森州结好40周年黄山行等外事活动74项。启动国内首个“国际化友好景区”共建计划,与意大利美娜佐市等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国际友好城市(区县、镇村、景区)增至35个。屯溪国际机场口岸获批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新增、恢复境外航线5条,在营航线25条、通航城市28个。全市接待入境游客18万人次,增长170.7%。
——生态文明成果丰硕。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深入推进,街口断面生态补偿P值稳定达到考核要求,“新安江模式”在全国27个流域、23个省域复刻推广。阊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正式建立。发布全省首个“生态美超市”地方标准。出台全国首批、全省首个VEP核算地方标准,完成全省首笔水排污权和区域水权交易,我市获批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全省唯一。
——抗洪救灾取得胜利。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起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累计出动救援人员42.3万人次,转移安置21.6万人。6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防汛救灾工作得到国家工作组充分肯定。
——群众福祉日益改善。“50+1”项民生实事完成投资23.73亿元,民生工程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连续2年全省第1。12345热线办理有效群众诉求27.4万件。2023年平安建设考评、信访考核均居全省第1,连续7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市,群众安全感连续9年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度15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拼经济稳增长,向好态势更加稳固。全面落实中央及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安排市级产业扶持专项资金3.4亿元,拨付涉企资金3.69亿元,其中通过“免申即享”平台兑付财政资金7487.4万元,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超12亿元。推动市中心城区工商业用气销售价格调整,用气均价较上年下降16.2%。常态化举办新安茶会、“企业直通车”、营商环境体验客等活动,选派888名驻企服务专员联系包保1424家重点企业(项目),解决问题诉求5068个。通过系列组合拳,有效提振了企业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6.74亿元、新增专项债券额度57.02亿元、“两重”“两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9.62亿元,发行新增一般债券9.05亿元。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工程等203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池黄高铁、农夫山泉黄山工厂等100个重点项目竣工运营;新签盛龙高端装饰纸、瑞兴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等项目418个,实际到位资金468.5亿元、增长7.2%,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实施,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入推进“五个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440家、520家,增长14.3%、22%;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稳居全省前列;黄山“大位”智算中心项目正式发布,新远科技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小罐茶5G智能工厂入选工信部2024年5G工厂名录,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战新产业加快发展,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二)提品质促转型,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成功举办黄山旅游节、创意黄山发展大会、全国“四季村晚”秋季主场活动、百度音乐节、2024阅文创作大会等活动,黄山马拉松、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193场赛事精彩纷呈。《宏村·阿菊》焕新归来,《徽秀》新剧精彩上演,3部短剧入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创新建立“山水村夜”新媒体矩阵平台,矩阵内媒体传播量月均增长104%,累计带动全市曝光量超百亿;黄山旅游抖音号粉丝量破百万。黄山文旅亮相德国柏林旅展、英国伦敦新春庆典、美国纽约大都会亚洲文化节、泰国曼谷亚太旅游交易会。新增皖美消费新场景11个、总数全省第1,发放文旅消费券2.8亿元、带动消费26.1亿元;全省首个数字游民NCC社区建成运营,15家单位入选长三角旅居养老地和健康养老目的地,59家民宿获评“皖美”金宿;歙县、黟县入选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百强,屯溪区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向云端·世界观光列车主题驿站入选全国交旅融合示范案例。黄山旅游自主研发的文旅垂类AI大模型应用产品成功上线,黄山风景区成为国内首个“全程AI伴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