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率先构建公共数据运营新生态

2025-02-10 14:35 来源:新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江苏率先构建公共数据运营新生态

2025年02月10日 14:35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记者 何玥颐

  江苏在公共数据运营领域正迈出关键一步。近日,《江苏省数据条例》(下称《条例》)公布,计划今年4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机构改革后,全国首部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省级法规,《条例》与国家近期发布的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政策相呼应,以制度创新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全国探索公共数据价值释放提供“江苏方案”。

  当前,江苏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已进入调试测试阶段,预计今年年内,将完成全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两个目录的生态闭环。

  公共数据运营框架全面成型

  顶层设计落地,明确公共数据市场化路径。2025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发布《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规范(试行)》等政策,首次提出“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定价原则,并针对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授权运营机制等关键问题划定框架。其中,用于产业发展类的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用于公共治理的免费提供差异化模式,既保障数据普惠性,又激发市场活力。

  江苏省同步响应,出台《条例》,明确公共数据范畴,并细化数据流通、安全与权益保障规则。《条例》要求建立全省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推动“能共享的数据不得重复收集”,从源头打破“数据孤岛”。

  同时,《条例》明确界定公共数据范围,本省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教育、医疗、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体育、环境保护等公共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数据,归属公共数据范畴。

  在安全层面,《条例》严格限定敏感信息处理规则,禁止“大数据杀熟”等滥用行为。依据《江苏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坚持“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

  接下来,江苏省将通过“全省1+13”模式统筹推进授权运营,形成全省数据资源与数据产品两个目录。“平台基本功能开发完毕,目前进入调试测试阶段,今年上半年将公开招募开发主体,重点挖掘金融、医疗、交通、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江苏省数据集团数据运营部负责人陈康表示,江苏通过立法与政策衔接,实现公共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通过立法,江苏将数据权益保护与产业发展结合。“制度清晰是市场繁荣的前提,江苏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区块链与数据服务部部长王锋说。

  创新应用释放产业新动能

  公共数据供得出,开发数据产品和服务流通是关键。

  “从我们的经验看,目前优质数据约80%以上都是公共数据,其特点是体量大、价值高、隐私性强。几乎每个行业的公共数据都可以视为一座金矿。”天聚地合(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雷表示,公共数据运营流通是一个新赛道,整合好相关公共数据,通过建模分析,能识别企业的运营状况,也可预判企业经营风险。

  从真实场景需求出发,才能真正让公共数据“用得好”,赋能产业新生。

  传世科技探索医疗医药数据领域运营流通,2023年,该公司完成国内首单医疗数据产品场内交易。“通过对单病种治疗信息、疗效评估数据匿名化处理,该公司开发出支撑药物临床试验的数据产品。这一数据产品在交易所的交易额达到了数千万元。”传世科技高级副总裁常胜表示,去年部分产品在临床疗法优化中实现了商业化落地,如一项数字化改良方案使某疼痛疗法效率提升30%。“医疗数据运营需平衡合规与创新。在《条例》的支持下,我们在江苏的项目也在积极接洽之中。”常胜说。

  跨行业融合中,数据与场景的创新应用,正为更多产业带来新的市场活力。

  蓝象智联基于公共数据,打造多个落地应用场景,包括惠民保、健康养老、智慧农业等。在该公司与常州市大数据局合作“惠民保”项目中,跨行业创新应用,通过隐私计算技术打通医保、保险和运营商数据,实现保险理赔“分钟级直赔”,“既提升用户体验,又降低欺诈风险。我们建设的平台已接入20余家保险机构,支持医疗、金融等多场景应用,经济收益超千万元。”蓝象智联董事长童玲表示。

  在公共数据创新应用推动下,绿色低碳与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协同推进。

  南京中禹智慧水利研究院通过整合电力与水利数据,创新构建“以电折水”模型,助力灌区水资源配置优化率提升至90%,用水计量精度提升至98%。该研究院常务院长、总经理丛小飞表示,研究院打造的“涉水行业数据要素生态服务平台”去年在浙江舟山落地“智慧海洋”项目,通过数据治理来提升渔业、生态等建设质量。

  通过数据要素×实体经济,江苏产业实践成效显著。数据显示,江苏省内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苏州大数据交易所等已集聚数据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千余家,累计交易额超过20亿元。目前,江苏省已归集3000多亿条公共数据,基本建成省、市一体的数据资源体系。

  持续探索激发数据潜能

  尽管成效显著,公共数据运营仍面临多重挑战。这其中,跨部门、地域的协同机制仍需建设完善,数据安全责任等问题需更明确界定。对此,参与公共数据运营的企业建议,通过探索“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以及强化长三角区域协同等方式,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新动能。

  接下来,江苏省数据集团将面向全国招募数商,力争年内开发更多应用场景。“今年将与13个设区市协同,打造更多‘数据要素×’专项案例,支持企业开发高价值数据产品。”陈康说。

  各方企业纷纷开展行动,共建数据产业生态。传世科技表示,有意与江苏共建“医疗医药行业专区”,提供规则制定、安全技术规范等支持;南京中禹智慧水利研究院瞄准“保险+防汛预警”场景,推动数据产品产业化。

  “未来金融风控、智慧城市、医疗健康及智能制造数据产品将成为交易核心,例如基于公共数据的联合风控模型、实时交通管理系统等,将推动江苏数字经济纵深发展。”童玲说,蓝象智联计划结合金融行业深耕经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数据产品,并推动跨区域数据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为应对数据安全与合规风险,江苏省正加速构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体系。“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过程中,质量管控是确保数据安全、合规和有效性的关键。”王锋表示,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贯穿公共数据开发运营的全过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江苏以立法创新、场景突破、生态共建为抓手,从公共数据运营的“试验田”迈向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新高地”。未来,随着制度完善与技术迭代,江苏有望成为全球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标杆,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