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R神兽跃动于豫园灯影,当盘扣书签承载团圆祈愿,当非遗海棠糕成为舌尖难忘美味……非遗正以创新姿态融入我国大都市节庆活动的肌理。2025年新春,传统与当代的元宵对话,不仅传承着文化“基因”,更催生出“月圆经济”新样态。
灯会迭代 科技赋能点亮非遗新体验
元宵夜的豫园九曲桥畔,国家级非遗灯会迎来30周年盛典。2025年豫园灯会以“万物美好 众生奇妙”为主题,围绕《山海经》展开“山海奇豫记·丛林篇”,将生肖蛇与山海林木间百鸟百兽和谐共处的场景通过灯组呈现。在春节期间上海豫园客流量达96.9万人次,同比增长68%,IP周边、非遗产品等深受中外游客欢迎,实现了客流量和销售额的双提升。
元宵节热度更是攀升。近日,税务部门积极走访园内各类企业,及时响应商户涉税诉求,助力企业抓住元宵前后的消费市场热度。
据悉,灯会自开园至今平均每天约有5000人购票入场,平均每日客流量近5.5万人。两款原创“灵蛇秘境”灵蛇彩莲提灯、“多福多金”灵蛇财宝提灯也备受市民游客喜爱,上架即成为销售爆款,还和上海“种花爷爷”一起登上了央视蛇年春晚,给全球观众送去祝福。不少游客表示,每年提上生肖特色手提灯走九曲桥是必选项目,可以在灯会的热闹氛围中,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技艺活化 老字号解锁消费密码
元宵节前夕,上海市静安区百年老字号“龙凤旗袍”迎来定制高峰。龙凤旗袍创始于1936年,是海派文化的璀璨明珠,映衬着东方女性的温婉雅致。2011年,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春节期间,不少国内外游客走进龙凤旗袍门店,体验非遗手工制作技艺,其中以“万物皆可盘”闻名的盘扣技艺,更是令人啧啧称奇,沉浸于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盘扣作为中国特有的工艺饰品,大家在体验中发现不单单只是用来固定衣襟,还能融入精美的设计用来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上海龙凤中式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珮菁介绍,龙凤旗袍不断融入现代设计元素,与中式服装制作技艺进行巧妙融合,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喜爱。春节假期,龙凤旗袍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盘扣在元宵节前后也已订出了60余副,同比增长了近两成。
文旅融合 非遗经济激活古镇活力
元宵佳节,上海青浦朱家角古镇亦是热闹非凡,古镇的“角里过大年”活动带来了舞龙丝竹巡演、瑞狮采青吐福等精彩表演,古镇内人潮涌动。据统计,春节期间朱家角古镇的日均客流量达3.5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服务业销售收入超1500万元。
元宵节当日,朱家角古镇“蛇韵角里 福满元宵”主题活动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元宵喜乐。朱家角标志性小吃“非遗海棠糕”也成为游客必尝的美味。据统计,古镇内售卖海棠糕的店铺已有十余家,这些店铺分布在古镇的各个角落,成为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上海朱家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邢峰说:“朱家角古镇一直致力于挖掘和传承非遗,海棠糕作为古镇的特色非遗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朱家角古镇的非遗。”
“税收大数据显示,非遗正从节庆‘流量经济’转向常态化‘留量经济’。”上海税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税务部门针对“非遗+研学”“非遗+数字藏品”等新兴业态,主动开展政策辅导,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企业准确理解、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推动非遗经济从节日“燃点”走向全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