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桥有"大脑" 智能更高效

2025-03-31 08:56 来源:人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重庆:大桥有"大脑" 智能更高效

2025年03月31日 08:56   来源:人民日报   姜??峰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山水之城重庆,已建成各类桥梁超2万座,其中跨长江、嘉陵江的特大桥就有105座。桥梁是交通要道,也是观察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智能监测,及时掌握桥梁实时情况

  曾家岩大桥横跨嘉陵江,上层为双向6车道市政道路,下层为轨道交通10号线,是重庆南北向的重要通道。

  “桥长540米,主跨270米,一跨过江,便于通航。”从北边上桥,走在人行道,重庆曾家岩大桥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工程设施部经理王政荣如数家珍。往外看,嘉陵江像一条玉带,两岸楼宇林立。

  王政荣指向入桥口的路面:“喏,就是那个长条,埋设了交通荷载信息数采分析仪。”他打开后台监控,当天累计车次实时更新到了17038辆。“通过对过桥车辆的数量、速度、车型等信息进行实时分析,能够及时掌握交通状况,为交通疏导和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持。”王政荣说。

  保障交通要道安全稳定,背后是智能感知系统的全面升级。往前走,曾家岩大桥上每隔几十步就立着一根白色杆子,顶部还有个圆帽——这是嵌入桥体的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应力、应变、位移等数据。“当桥梁某一部位的应力超过阈值,这些‘神经元’就会迅速把信号传输给监控中心,检修人员便会立即采取措施。”王政荣说,这样大大小小的传感器,在曾家岩大桥及两端隧道、边坡总共配备了538个,有感知重量、风向、水位、流速等很多类别。

  曾经需要人系着安全绳“飞檐走壁”的工作,现在机器人即可自动完成。渝中区城市管理局市政设施管理科科长罗爽介绍,如今,曾家岩大桥装配了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了桥梁表面关键部位的高效初检,极大提高了准确度和安全性。检修人员现场演示:沿着轨道,巡检机器人横向移动,对固定桥梁构件的螺栓进行图像识别,依托后台算法判断是否存在隐患。

  此外,曾家岩大桥还安装了融合主动预警和被动防撞的综合性桥梁智能防船撞系统,利用雷达、摄像头等设备对过往船只的位置、航向、速度等进行实时监测。王政荣指向桥墩:“一旦发现存在碰撞风险,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并通过调整灯光、声音等方式提醒船只驾驶员采取避让措施。”

  整合资源,协同高效处理紧急状况

  走到桥的南端,沿步道登上曾家岩。重庆曾家岩大桥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在数字大屏前忙碌。车流信息、电力信息、养护效率、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大屏上,各项参数一目了然。这里搭建了重庆曾家岩大桥智慧交通运维平台,整合城管、交通、应急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和资源,是跨部门协同处置的“中枢大脑”。

  汇集曾经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资源并不容易。“这多亏了‘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重庆曾家岩大桥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骑彪说。2024年9月,重庆市将城管、公安、规自、住建、交通、环保、消防等部门物联感知数据资源,按统一标准汇聚接入全市城市管理物联感知系统,推进资源互联互通、部门高效协同。当出现紧急状况时,重庆曾家岩大桥智慧交通运维平台就能迅速做出反应。

  “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平台会自动将事故信息推送给交警、消防、医疗等相关部门。”作为平台建设单位,招商交科下属的重庆物康科技有限公司软件研发所所长王超向记者展示后台工作流程,“交警部门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实时交通数据,快速规划出最佳的救援路线,确保救援车辆能够及时到达事故现场;消防部门可以通过平台了解事故现场的周边环境,提前做好灭火和救援准备;医疗部门则可以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调配相应的医疗资源,为伤者提供及时救治。”

  1月22日凌晨,曾家岩大桥北边的刘家台隧道突发一起车辆自燃事件,智慧交通运维平台迅速响应,通过实时监测、主动报警、信息报送、预案下发与多部门联动处置,40分钟便完成了事故处理并恢复全线通行。“平台投用以来,工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效率提升了85%,运维成本降低了30%。”陈骑彪说。

  一图尽览,实现城市桥隧智慧管理

  曾家岩大桥的智能升级并非个案。

  走进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的一楼指挥大厅,数字屏尺度一下扩展到8.2万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智慧平台里的跨江大桥,不过是眼前“桥隧智慧管理”一张图上的一个点位。

  由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建设的“桥隧智慧管理”应用,直接分析行业内所有数据,实现对全市桥隧健康状态和巡检养维作业的集中监管,而需要多跨协同的事件,均由“桥隧智慧管理”应用推送至重庆市级治理中心,实现信息指令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流转。借助“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已经完成全市2295座城市桥梁以及181座城市隧道的基础数据加载。

  在“桥隧智慧管理”一张图上,重庆市市政设施运行保障中心监控中心副科长谭睿点击“中心城区”板块,随着画面聚焦,长江、嘉陵江上的跨江大桥运行状态一览无余。“我们实现了中心城区24座跨江大桥结构运行状态在线监测,共享接入了视频、监测传感器、巡检机器人等各类前端感知设备,总共有8040个点位。”谭睿说。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闭环处置涉水桥梁桥墩冲击防护运行监测预警405件。”重庆市城市管理局道桥管理处副处长江丰介绍。对城市桥梁隧道实现智能化管理的背后,是一整套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韧性保障体系的加快构建。重庆聚焦城市水、电、桥、隧、轨、管线管廊等“城市生命线”,加快基础设施的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正梯次推进城市桥隧、城市供水、市容环卫、城市照明、园林绿地、综合执法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

  此外,重庆还纵向健全应急管理“三级体系、五级网络”,即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体系,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网络,将工作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横向相关行业部门设置“全灾种、大安全”应急管理机构,实现日常监管全覆盖,努力将安全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米,打造更加智能、安全、韧性的现代化城市。

  本期统筹:杨烁壁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31日 04 版)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