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最近几天,多地相继出台或部署了新一轮扩内需促消费政策。
4月2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2025年省级财政安排3亿元,省与市或县1:1配比后,发放6亿元消费券,支持各地开展促销活动;同日,辽宁省印发《辽宁省提振消费6条政策》。
还有一批提振消费政策“在路上”。4月22日,广东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强调要全力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优化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积极促进入境消费,结合“五一”、端午假期推出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抓住十五运会契机掀起体育消费、健康消费热潮,大力开发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技术应用场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同日,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在杭州专题调研入境旅游和外贸工作时强调,抢抓“五一”消费旺季,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推进“入浙游”大模型应用,打造一批消费“爆款”和热点。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各地陆续推出的刺激消费政策主要围绕文旅消费、加快更新大宗消费、数字消费创新和民生领域展开。这些政策组合既有立竿见影的短期刺激,又包含培育新型消费生态的长远考虑,反映出地方政府在经济复苏中兼顾治标与治本的平衡思维。
家电等大宗消费具有消费占比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特点。4月23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谈2025年一季度我国消费市场情况时表示,一季度以旧换新成效明显,绿色智能产品销售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