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1日起,我国全面进入汛期。连日来,长江流域各省份积极备汛,全力打好安全度汛的“主动仗”。
湖南沅江市地处洞庭湖腹地,当地组织村民们将300多公里的一线大堤外坡的青草砍至水面,内坡则将堤身的杂草全部清理,不留死角,以便汛期巡堤查险。
在郴州,临灾预警叫应系统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综合分析地质、水文、气象等数据,精准发布灾害预警,目前已成功应对3轮强降雨,叫应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20倍,基层责任人接收预警信息平均时长从原来的2小时以上压缩至5分钟以内。
郴州市水旱灾害防御事务中心灾害防御服务科科长 何宏波:系统接入全市7500多个通信基站、4万多个监控摄像头,还可以通过电子围栏精准圈定风险区域,真正实现预警到村、通知到户、提醒到人。
针对近期部分河湖水位上涨的情况,江西积极储备防汛物资,在鄱阳湖康山大堤的物资储备点,防浪布、铁锹、编织袋、麻袋、草袋等防汛物资整齐摆放,数量充裕。
相比大型河湖,一些中小型河流往往因容水量低更容易导致漫堤等情况发生。在江西分宜洋江镇,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成立多支防汛突击队,对袁河沿线堤防、山塘水库、低洼易涝区展开拉网式巡查,累计排查隐患点12处,并全部完成整改加固。
新余市分宜县洋江镇镇长 张鹏:面对汛期“大考”,我们实行镇、村、组三级联动机制,从严从细落实各项防汛措施,重点盯防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洪易涝点。
根据气象、水利部门的综合研判,今年汛期长江中下游仍有较大防洪压力,作为长江干流的重点防汛城市,江西瑞昌也通过模拟封堵管涌、泡泉等演练,增强基层人员的防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