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 虹
6月6日,在第11个“全国放鱼日”来临之际,2025黑龙江“冷水鱼·放流季”系列活动在鸡西市兴凯湖畔正式启幕。随着50万尾兴凯湖大白鱼、600万尾鲢苗跃入碧波,鸡西这座北方边城正式吹响以科技创新重构冷水渔业版图的冲锋号。活动当日还举办了2025鸡西冷水渔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现场,高端冷水鱼工厂化养殖项目、淡水鱼养殖尾水处理示范基地等9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8.52亿元。
“从‘原始粗放’到‘科技兴渔’,鸡西正书写现代渔业新传奇。”鸡西市副市长郭显文提及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340艘作业船舶日夜穿梭于兴凯湖与乌苏里江,年产鲜美冷水鱼3000吨;51个锁船点实现全域监管,捕捞渔船配备北斗定位系统,构建智慧渔业管理体系。
鸡西近400万亩优质冷水水域孕育着64种特色鱼类。其中,兴凯湖大白鱼、“三花五罗”等珍稀品种享誉全国。数据显示,2024年,鸡西渔业产值达17.66亿元,兴凯湖大白鱼单品种产值超0.91亿元,以每斤百元均价占据高端水产品市场,印证着“冷水鱼·鸡西鲜”的品牌价值。
活动现场发布的《鸡西市兴凯湖大白鱼标准》,为兴凯湖大白鱼量身定制“身份证”。鸡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伟介绍,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兴凯湖大白鱼的种质特性、生存环境条件及营养品质等技术要求和数据指标,其发布标志着兴凯湖大白鱼的保护、规范化生产及品质管理迈上了新台阶。
近年来,鸡西在种苗繁育、健康养殖、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进一步拓展了冷水渔业的发展空间、延伸了产业链条。对此,黑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闫志金说:“科技创新是冷水渔业突破瓶颈的‘关键变量’,更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