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夏日,瓜果飘香。日前,在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种植的奶油蟠桃迎来成熟季,果园里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平常没事就在桃园干活,一天干7-8个小时,挣七八十元,孩子也能照顾。”村民赵银芝一边干活,一边高兴地说。
大石桥乡紧邻丹江河畔,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目前已在郭家渠、荆巴岭、东湾、横沟、上横沟等村连片种植油蟠、毛蟠、中桃等多个品种,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大石桥乡林果产业的发展是淅川县近年来发展生态产业的缩影。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肩负着“一库碧水永续北上”的重任,如何在水质保护和致富增收间找到平衡点?
“县里多方考察调研,发现杏李、柑橘、黄金梨等林果耐旱、耐瘠薄,不但有利于保护水土,经济效益也不错。”淅川县林果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王淑楠说,近年来,淅川县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发展生态林果。
据了解,为促进全县生态林果产业健康发展,淅川县成立了林果发展中心,先后整合涉农统筹资金4500万元,出台了《淅川县林果产业管理补助办法》《淅川县标准化示范园补助办法》,建立“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明白人队伍,采取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技普及和技术培训,重点支持林果产业发展。
为畅通全县杏李等生态林果销路,淅川县依托渠首、丹江、水源地等招牌效应,创建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淅有山川”,借助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让杏梨等林果通过网络走出淅川、走向全国,为群众增收致富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