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项培训培养家政服务业高端人才

2025-06-13 09:24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记者 裴龙翔)“原以为不过是‘扫扫地,做做饭’,但现实却给我当头一棒:看不懂英文清洁剂、做的辣肉片不合雇主口味、收纳不当经常扯落衣物……”今年40岁的蒋云连是一名来沪的家政从业者,遭受职业理念的冲击之后,她立志进阶,从“小白”蜕变为雇主口中的“不可或缺的一员”。如今,她和67名同行一道,成了上海首期家政服务高技能人才专项培训班的学员。他们将在上海开放大学进行7个多月的培训,接受系统化、专业化的家政服务高技能培训。

据悉,“沪上管家”项目是在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教委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上海开放大学联合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共同推出的。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上海在构建“政-行-校-企”联动的家政人才培养体系上迈出关键一步,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上海市家庭服务高技能人才库”同时启动。该市家政行业曾获评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11位先进个人成为首批入库的家政领军人才。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家政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从业者已超65万人,但行业面临显著的结构性矛盾:在“一老一小”专业照护、涉外家政服务、品质生活服务等领域,需求旺盛却“一才难求”;而普通家政服务岗位因从业人员技能、学历偏低,导致服务质量不高,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形成“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失衡格局。

为破解难题,上海近年来持续深化政策创新与行业改革。“沪上管家”项目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学员们将根据各自职业发展规划,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再分别选修“儿童家庭服务”或“长者家庭服务”两大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过程采用知识讲授、技能操练、工作坊、模拟演练及基地实践等多元教学方式,系统开展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礼仪规范和沟通社交等方面强化培训,力争使学员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技能等级再上一个新台阶。

“项目设计突破传统培训的碎片化模式,构建了‘基础筑基+专业精进+实践淬炼’的三阶课程体系。课程设计还采取了‘场景还原+真实工坊’的双轨实训模式。项目开创性地将技能认证与学历教育衔接,为学员铺设了可持续发展的成长阶梯。”教师代表杨万龄副教授这样表达了用心育才、助力学员进阶的决心。

“参加培训,我带着心愿而来,要把‘阿姨’这个称呼变成响当当的‘生活管家’。”蒋云连表示。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上海专项培训培养家政服务业高端人才

2025年06月13日 09:24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记者 裴龙翔)“原以为不过是‘扫扫地,做做饭’,但现实却给我当头一棒:看不懂英文清洁剂、做的辣肉片不合雇主口味、收纳不当经常扯落衣物……”今年40岁的蒋云连是一名来沪的家政从业者,遭受职业理念的冲击之后,她立志进阶,从“小白”蜕变为雇主口中的“不可或缺的一员”。如今,她和67名同行一道,成了上海首期家政服务高技能人才专项培训班的学员。他们将在上海开放大学进行7个多月的培训,接受系统化、专业化的家政服务高技能培训。

据悉,“沪上管家”项目是在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教委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上海开放大学联合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共同推出的。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上海在构建“政-行-校-企”联动的家政人才培养体系上迈出关键一步,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上海市家庭服务高技能人才库”同时启动。该市家政行业曾获评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11位先进个人成为首批入库的家政领军人才。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家政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从业者已超65万人,但行业面临显著的结构性矛盾:在“一老一小”专业照护、涉外家政服务、品质生活服务等领域,需求旺盛却“一才难求”;而普通家政服务岗位因从业人员技能、学历偏低,导致服务质量不高,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形成“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失衡格局。

为破解难题,上海近年来持续深化政策创新与行业改革。“沪上管家”项目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学员们将根据各自职业发展规划,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再分别选修“儿童家庭服务”或“长者家庭服务”两大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过程采用知识讲授、技能操练、工作坊、模拟演练及基地实践等多元教学方式,系统开展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礼仪规范和沟通社交等方面强化培训,力争使学员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技能等级再上一个新台阶。

“项目设计突破传统培训的碎片化模式,构建了‘基础筑基+专业精进+实践淬炼’的三阶课程体系。课程设计还采取了‘场景还原+真实工坊’的双轨实训模式。项目开创性地将技能认证与学历教育衔接,为学员铺设了可持续发展的成长阶梯。”教师代表杨万龄副教授这样表达了用心育才、助力学员进阶的决心。

“参加培训,我带着心愿而来,要把‘阿姨’这个称呼变成响当当的‘生活管家’。”蒋云连表示。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