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调研行——西藏篇①:雪域高原谋跨越

2013年10月18日 17:3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报赴西藏采访组

  位于山南地区的撒拉村粮地是西藏第一块农田。如今,西藏依托农牧业等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发展内生动力,壮大非公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本报记者 徐如俊摄

  持续,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西藏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小、层次低,需要下大力气扶持培育;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状况依然存在,需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千方百计拓展增收渠道……,必须“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扩大投资消费需求、促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加快西藏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要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就要进行合理布局,建成一批带动辐射能力强的产业带,实现区域集中。”拉萨市市长张延清说,今后几年,拉萨市将加快实

  9月的西藏聂拉木县樟木口岸甚是繁忙,货运车辆排起了长队,沿街商铺忙着装卸货物。口岸办副主任多布拉告诉我们,该口岸承担着全国九成以上的对尼泊尔贸易。今年1月至7月,口岸进出口货运量9.4万吨,货值7.46亿美元,再创历史纪录。

  繁忙的聂拉木口岸是西藏外贸快速增长的一个缩影。西藏外贸总值去年突破3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52%,增幅居全国第一。据拉萨海关分析,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离不开国家给予西藏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更得益于西藏不断增强的发展内生动力,得益于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协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西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追赶着全国发展的步伐,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营造发展内生动力

  5100冰川矿泉水沿着青藏铁路畅销沿线各大城市,泽当泽贴特色手工披肩受到内地消费者青睐,青稞酒卖到了美国和欧盟……,在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产业处副调研员祝小梅看来,跨越式发展首先得益于西藏的优势产业。西藏一直将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作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旅游业、藏医药、特色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西藏重要的“造血”产业。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短板”,近年来,这种状况正在改变。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投入运行,结束了西藏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按照规划,到2017年西藏将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万公里以上,拉(萨)林(芝)铁路建成通车,区内航空网络健全完善,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60万千瓦以上。

  然而,西藏依然面临着与全国发展差距大、经济基础薄弱、防灾减灾能力低、市场开发条件差等问题。“从长远看,西藏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

  施产业强市战略,坚持总部经济与实体经济并举、候鸟经济与草根经济并行,把拉萨建设成为西藏特色产业的核心区。

  穿好专用工作服,记者走进拉萨开发区内的月王生物科技公司理化实验室,只见种子室的瓶瓶罐罐装着各种发酵的原材料,生产总监陈兴鹏正指导技术员进行常规检测。这家拥有29项发明专利的企业主打高原特色资源,拥有青稞红曲的核心技术。陈兴鹏介绍说,企业去年从西藏(成都)科技孵化园来拉萨开发区建厂,今年初已全部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带动万名农牧民增收。

  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西藏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置身于缺企业、缺资金、缺信息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如何闯出一条新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从本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出发,发展既有西藏地方特色又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尼玛卓嘎告诉记者,他们已建立了储备一批、洽谈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招商引资良性循环机制,形成了各种产业形态互动发展的开发开放模式。

  山南建材工业园区、日喀则仁布佳木斯工业园区、林芝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工业园区是西藏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西藏已初步形成工业园区及经济开发区8个,2012年主要产业园区完成税收26.5亿元,比2007年增长28倍。

  放手发展非公经济

  在西藏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中,非公经济具有独特地位。其上缴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的75%以上,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5%以上。如何激发非公经济活力,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

  翻开林芝地区商务局编印的《林芝地区投资指南》,投资流程、投资服务、园区鼓励的投资项目、重点发展产业目录等事项细致翔实。林芝地区行署专员旺堆告诉记者,当地积极招商引资,提高招商效率和注重引资质量并重,力求让投资企业和当地群众都从中收益。

  发展非公经济从改善软环境做起。“十二五”时期,西藏通过制定一系列比内地放得更宽、突破性更强、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做到“零注册、轻税负、强支撑、少检查、重激励”,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今年8月,西藏重新修订了《西藏自治区招商引资若干规定》,提出放宽前置审批限制,对投资项目从原来的审批制到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财政奖励和税收返还或减免。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软环境日益改善,西藏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数量激增,不少民营企业积极扩大投资,而内地一批大型民营企业也将投资目光从中东部转向“世界屋脊”。“如此给力的政策,为我们民企提供用武之地,很多企业都有兴趣来西藏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娃哈哈西藏公司负责人钟辉兴奋地说。

  从“上项目”到“育贤能”

  走进位于山南地区桑日县的华兴水泥西藏有限公司,大型余热发电汽轮机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公司执行总经理倪卫东告诉记者,每月余热发电可达300万千瓦时,占企业自身能耗的四分之一。这家2003年投产的企业,是当时最大的内地援藏项目,带动了当地原本高能耗、效益差的水泥企业实现整体转型升级,也结束了西藏重点工程建设要从内地购买高标水泥的历史。

  中央对西藏的扶持和各地各部门对口援藏工作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2007年至2012年,5年间中央累计向西藏投入3338亿元。援藏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形成,5年落实援藏资金125.49亿元。

  “中央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和对口支援是西藏最重要的发展条件,要用足用好。”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洛桑江村说。

  白朗县副县长王士强是来自山东济南的第7批援藏干部,他对记者说,“西藏干部群众发展的愿望很强烈。从白朗来看,之前的援藏项目大多是给各乡镇几万元钱,现在要求11个乡镇上报符合各自实际的产业发展项目,用入股的方式推动乡镇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白朗对援藏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于圆满完成大棚温室建设任务的有关人员给予奖励。

  如今,在国家援藏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医生、教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走上高原。援藏方式正由较单一的经济援藏、干部援藏转为与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相结合。江苏援藏指挥部副总指挥孙晓南说,援藏短期给钱,长期给发展。这10多年,江苏援藏经历了从“上项目”到“育贤能”,从单纯“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据统计,近3年江苏为拉萨培训党政领导干部788人、专业技术人员1560人、村党支部书记115人、农牧民群众472人。

  近年来,援藏项目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探索出了一条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而西藏的企业和干部群众不等不靠,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主动追求技术创新,成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当之无愧的主体力量。

  (采访组成员:徐如俊 张曙红 夏先清 代 明 乔金亮 王 玥 代 玲)

  执笔:张曙红 乔金亮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