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步走向蓝色明天

2014年07月07日 10:3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刘溟 刘成

  这座面朝大海的城市,就连方言都带着海水味。国务院近日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意见,让青岛的颜色变得更蓝了。

  在国务院的批复意见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青岛人口集中的海西地区,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这片区域,可以说是承载着青岛人几十年来的发展梦想。1985年,国家级开发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于此;1992年,国家级保税区和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落地于此;2006年,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于此扎根;2008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同样在此诞生。

  是什么样的追求,让本已拥有众多头衔的西海岸地区成为了又一个国家级新区呢?

  2000多年前,古希腊预言家称,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作为典型的陆海复合国家,陆海统筹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无法忽视的方向,对于强调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的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海洋经济,走向深蓝同样是必选项。

  在国务院对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意见中,明确要求新区要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服务于青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把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走向深蓝

  鲁海丰集团,这家名字里包含了所有发展愿景的公司,目前是青岛地区最大的水产品贸易企业。在得知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后,公司总裁刘春会难掩激动。在他的企业发展构想中,走向远洋、走向产业链条高端是企业继续做大做强的基石。

  “在海洋渔业商业链条中,利润最丰厚的是两端,最前端的远洋捕捞和最后端的交易中心。”刘春会介绍说,但是这两端,我们都不拥有话语权,远洋捕捞领域,长期被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企业进行资源分割,在交易中心领域,又是日本的企业在主导定价。

  “如果能借着西海岸新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东风,把我们主导的远洋渔业水产品交易中心和自己的远洋捕捞基地、船队业务发展起来,我们的企业发展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刘春会的企业发展构想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在海洋产业方面的发展思路高度一致。青岛市黄岛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薛清平介绍说,在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方面,青岛现在的优势在于冷链物流、加工配送、渔港码头、渔轮修整补备基地等环节,下一步的发展思路主要是走两端,一端是远洋捕捞,一端是做定价中心。

  海洋渔业是传统海洋经济的代表,升级传统产业与以陆海统筹方式发展新型海洋经济在西海岸新区建设思路中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青岛人常说,有多大的港口,就有多大的城市。在以港立市、以港立业的思路中,“第四代港口”是海西新区的梦。

  在港口经济发展历史中,第一代港口是纯粹的运输中心,主要提供船舶停靠补给、货物装卸转运等服务;第二代港口则是运输中心和加工中心的结合;第三代港口则是商业贸易活动与运输加工活动的结合;第四代港口则是现代物流、商贸和金融中心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就像新加坡那样。”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显烨说,陆海统筹发展往往遵循“以港口为核心,以海域和海岸线为载体,以港兴城,以海促陆,以陆兴海,陆海一体,梯次推进”的发展规律,这要求港口功能必须实现综合化。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建设中,董家口港区是一个重要支点。第四代物流交易港和现代化的蓝色新港城是董家口港区建设的方向。

  在董家口港区的建设规划中,40万吨矿石码头、45万吨油品码头、9万平方米保税堆场的建设正在进行;新加坡万邦、新兴际华、中外运等知名物流企业已被引入。“这些港口对我们来说轻车熟路,我们现在更加迫切推进的是建设前湾保税港区的保税物流拓展区和东北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吴显烨表示,保税物流拓展区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是决定港口能否具备商贸和金融功能的条件。

  走向明天

  “新区新产业,海洋经济是主题。”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王建祥口中,新区的特质是“新”,新港新城是新区的表象,新的产业和发展方式选择才是新区的内涵。

  港口城市的自然禀赋天然适合发展重化工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青岛钢铁、海晶化工等一大批传统重化工业聚集于此,在新区建设的构想和实践中,这些产业和企业并没有简单地被抛弃,而是对其进行了重新改造。

  董家口港区,青岛钢铁的新厂区的建设如火如荼,新的青钢不但要实现产品从粗钢向特优钢的转变,还要变身为一座绿色低碳、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现代化工厂。企业运转模式将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

  据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综合部副主任丁德强介绍,新青钢的设计中,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投资约1.3亿元建设配套污水处理中心,一方面为生产工序集中提供纯水和除盐水,另一方面对废水进行处理后用于植物灌溉、除盐水制备。青钢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将进入固废加工中心,高炉、炼钢、轧钢生产过程中的除尘灰、含铁污泥、炼钢钢渣、氧化铁皮等全部可以投入生产再循环利用,作为烧结、炼铁、炼钢原料。生产环节最末端的矿渣进入矿渣微粉工序,作为生产水泥、塑料薄膜、橡胶填充材料及混凝土掺加料利用。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能将进入热能综合供应中心,满足周边企业和新城区居民采暖制冷需要。

  用新的理念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构建新产业的思路之一,但西海岸新区在构建新型产业模式的思路中,对直接发展、引进科技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新兴海洋经济业态更加青睐。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是青岛本地培养起来的高科技海洋经济代表企业。公司副总裁李可昌表示,明月集团的发展,基本都是围绕海洋经济开展的,作为科技型海洋经济企业代表,公司通过承担参与“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公司开发出了海洋食品配料、海藻酸纤维医用敷料、褐藻胶低聚糖等80多个新产品,制定了产品技术标准100多项。

  “西海岸新区对于海洋生物医药科技研究机构和企业的重点引入将形成集聚效应,不管是科研院校和企业的集聚,还是人才资金的集聚,对于我们企业来说,都是重大的利好。就连我们开发市场都会受益,一个县里生产的产品和一个国家级新区里生产的产品,给消费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在明月集团厂区,一个硕大的广告牌上写着五个大字——海上生明月。确实,海洋经济的方向,陆海统筹的发展模式,将让企业的梦想更加闪亮,而西海岸新区的发展,也将由此走向明天。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