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溪县林下经济助推转型发展 实现"富且绿"

2014年12月05日 14: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十堰12月5日讯(记者 魏劲松 柳洁 通讯员 马献伦 喻泉源)枝头摘果子、林中养蜂子、林间养鸡子、林下数票子…”,谈及立体式种养模式,竹溪县丰溪镇周家坝村村民万正银高兴地念起当地流行的顺口溜。

  12月4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地处鄂西北边陲的“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竹溪县看到,一辆辆满载核桃、魔芋、蜂蜜、中草药等“山货”的货车驶离大山,农民们用辛勤的劳动换得了良好的收益,脸上溢满了喜悦。这是竹溪县正确处理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3年,竹溪县涉林经济总产值突破7.2亿元,丰富的森林资源释放出巨大的生态“红利”,惠及38万竹溪人民。

  更新观念破解发展矛盾

  竹溪是山区林业大县,林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竹溪县委、县政府坚定“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县情,确立了“产业富县,生态立县”战略,将林下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一手抓生态建设不放松、一手抓产业发展不动摇,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该县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举全县之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累计完成营造林50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194万亩、国有管护116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培植壮大绿色产业基地80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竹溪县委、县政府正确处理“兴林”与“富民”之间的关系,通过突破性发展林下经济,解决林业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林畜”、“林禽”、“林苗”、“林药”、“林蔬”和森林旅游等经营模式,并制定落实了优惠扶持政策,调动全民参与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该县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财政、林业、农业、水务、畜牧、科技等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林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林下经济的指导服务。

  政府搭台,全民参与。为突破性发展林下经济,该县政府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民营业主、私营企业和林业大户给予重奖重扶。同时,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定落实林权抵押贷款、林下经济专项贷款等政策措施,解决发展林下经济融资难问题。科玛协力魔芋实业、云浩药业、十堰科牧、天翔茧业等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相继落户竹溪,该县已经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

  打造品牌,抢占市场。该县借助“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魔芋之乡”、“中国黄连之乡”等品牌优势,引导龙头企业创优品牌、做大做强。“龙峰茶”、“梅子贡茶”、“竹溪贡米”、“竹溪黄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亲家母”、“顺溪”、“双竹”等多个品牌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据统计,该县有14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6个农产品成为湖北省名牌产品,36家企业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自营出口权企业达18家。这些龙头企业的加盟升级,使林下经济逐渐成为竹溪的朝阳产业。

  创新体制拓展发展空间

  竹溪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森林覆盖率78.6%,活立木蓄积量1547万立方米,居全省县市区前列。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森林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该县坚守绿色发展“底线”和保护林地的 “红线”,打破 “靠山吃山”的传统模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农民向林下要效益,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使发展林下经济成为建设 “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新引擎。

  为打破林业产业发展机制老化、资金短缺等瓶颈,竹溪县坚持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金融支持、部门扶持、农民参与”的原则,按照 “公司+林下经济基地+产业农户”、 “示范户+散户”的模式运作,保障林农切身利益。在工作机制上,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结合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主体通过转让、承包、租赁、买断等形式参与林权流转。加大力度扶持林产企业,围绕农产品优势产业板块建设,按照“扶持、扶大、扶强”的原则,重点支持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湖北顺溪生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以龙头带基地的形式促进产业发展。注重市场主体的培育,围绕主导品种,通过多种形式,为林农搞服务、抓销售,实现增产增效。如今,该县各类林特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已发展核桃、油茶、板栗、金银花等林特专业协会和合作社35家。在政策措施上,该县政府出台多项硬性措施和办法,其中包括资金支持和积极争取林业项目,优先将以林为主的套种基地纳入退耕还林工程重点进行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和个体承包、租赁、购买荒山荒地建基地,发展林下经济。此外,竹溪县还提供信贷资金扶持,主动对接银信部门,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帮助广大农民和林业生产经营者解决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不断加大对林下经济产业的财政扶持,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加大林下品种研发、技术推广、林下产品深加工力度。据悉,目前竹溪县林下经济开发利用面积已达60多万亩,去年林下经济纯收入超过3亿元,全县28万农民人均增收达1000多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两成。

  积极鼓励带动广大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精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现已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积极发挥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优势,培育引导种养大户,上档次、成规模、见效益,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引导广大林农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种养不对路的林下产品。

  竹溪丰富的物种资源,为林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种源基础。竹溪县突出地理区域性,形成了 “一乡一主”、“一场一特”、“一村一品”的林下种养格局。地处南部山区的丰溪镇以“个十百千万”的发展目标(即成立1个中药材协会、培养10户年营销额在200万元以上的营销专业户,在全镇培养100户药材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领办1000亩高效药材示范片,常规药材面积突破1.8万亩),全力打造竹溪林下药材第一镇。截至目前,该镇林下药材种植面积达2.8万亩,2000亩以上专业村达5个,当年新发展林下药材6000亩。

  “100元每公斤土蜂蜜俏得很,现在我已经卖出蜂蜜300多公斤,收入3万余元。”竹溪县源茂林场养蜂人李再刚兴奋地对前来采购蜂蜜的四川籍客商李老板说。源茂林场有着悠久的林下养蜂历史,据李再刚介绍,他的祖辈都是养蜂人,可蜂蜜产量总也上不去,去年他到陕西延安“拜师学艺”,购回蜜蜂隔王板、摇蜜机、蜂列子等设备,用学到的养蜂技术,在林下养蜂200余箱。源茂林场林草茂盛,蜜源植物丰富,适合养蜂。全场已成立了1个养蜂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养蜂大户30户、散养户151户,年产蜂蜜1万余公斤,年创经济收入约100万元。

  林下掘金护住绿水青山

  现年42岁的万正银,是丰溪镇周家坝村村民,投资200多万元,租赁村集体2200多亩山林,发展林药、林果、养殖和苗木产业。去年,他在林间套种了100亩魔芋、130亩黄连,养了20箱蜜蜂,放养1000余只山鸡,当年净收益80多万元。

  据竹溪县林业局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去年该县茶园养鸡年出笼鸡5.6万只,林下养羊年出栏羊14万只,林下培育食用菌3.5万公斤,果树间套种魔芋5万亩,林下种植中药材13万亩,林中养蜜蜂1万箱,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链。

  竹溪县新洲乡双龙村村民伍发兵,在自家5亩多山林里发展食用菌,年创收5万多元;天宝乡高桥村村民在林下种植薇菜、蕨菜等山野菜2500亩,年可增加林下经济收入150万元;标湖林场的李善宏,在松林下养殖8000多只土鸡、七彩山鸡,所产鸡蛋和成品鸡销往十堰、陕西安康等城市,年均获利5万多元……

  竹溪林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森林资源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广大林农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增收道路。

  在护绿中实现致富,在致富中保护生态,竹溪县成功找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双赢”的方法。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