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师收入缺乏吸引力 无证上岗现象明显

2015年07月01日 16:4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日讯 我国教师工资水平在全行业间处于中下位置,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而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工资相对水平则更低,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主任鱼霞昨天在《教师蓝皮书: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上表示。

  蓝皮书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资并没有体现地区差异,尽管从绝对数值来看,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在2012年已成为全国最高,但从实际水平及其职业吸引力来看却并不算高。

  根据2013年的相关调查数据,北京约三分之一的高中教师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近半高中教师年收入在6万至8万之间。五分之一的高中教师年收入超过8万元。其中,教师教龄、是否为中层干部、教师职称、是否为班主任、学校办学质量、学校行政级别、学校地理位置和区县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等方面均对教师的年工资收入有显著影响。

  据北京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研究发现,北京市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也不理想。由于供需失衡,新招聘的教师中没有教师资格证而“无证上岗”现象较为明显。

  “造成教师数量需求缺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鱼霞表示,2007年、2008年是金猪宝宝和奥运宝宝年,出生在读学生数量的翻倍或更多,生源高峰期带来了教师需求变化;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融入,给首都教育的承载能力带来新挑战,其中师资最为突出;北京市在培养师资方面供给不足,加上受编制和进京指标影响,优秀外地师范院校毕业生不能被吸纳到北京的教师队伍。

  我国在2012年实现了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但中小学教师收入整体不高,且存在地区不均和城乡差异等问题。尽管北京承诺解决获聘的非京籍生源户口问题,但是2013年至2015年,北京远郊区县和朝阳、海淀、丰台区农村地区中小学招聘音体美教师数量仍未达标。

  蓝皮书通过对北京教师工资制度的研究发现,教育财政预算中并没有体现出对地区间物价差异的平衡机制,对中小学教师工资影响较大。同时,虽然教育经费在大幅持续增长,但人员经费支出的比重在持续下降。

  为此,鱼霞建议,未来应根据各地区的物价水平、其它行业的工资水平,制定出合理的教师工资地区差异确定机制。北京市根据地方特征设计自己的教育发展战略,合理配置人员和资本投入。在预算约束下,北京在各类要素投入中进行取舍,保证合理的教育事业经费支出结构,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