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列为成都市市级扶贫村的蒲江县大兴镇炉坪村如今有了新模样。最为直观的变化在于“家家盖起小洋楼,赶场不再穿雨靴,光纤安进新房里,水电燃气全都通”,这是当地村民为记者总结的“第一新”。“第二新”则更为直观,走在干净整洁的山间小路上,两旁的猕猴桃即将采摘完毕,低矮的茶树叶泛着绿油油的光,挂满果子的脐橙树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炉坪村村长张光伟介绍说,为了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当地首先落实了交通先行政策,新建扶贫开发道路33.3公里,经过村民议事会多次商议后的新村建设已经完工。“搬进新居这两年,我们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主要是村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摒弃了原来散居时的卫生习惯,共同爱护着自己的家,现在每年每户会收取120元的物业管理费,大家都很配合。”张光伟说。
这是四川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包括蒲江县在内,四川因地制宜,探索出多项具有地域特点的新举措。
面对多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现状,四川从2008年开始,打响了一场针对“垃圾围村”的攻坚战。截至2015年3月,包括财政、专项、社会融资在内,四川共投入64.67亿元用于村镇建设和添置环卫设施设备。目前全省建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已达到85%,配备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车辆5万多台、乡村保洁人员2多万人。去年底,住建部要求用5年时间使全国90%的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四川计划在1年时间内提前完成目标。
位于宜宾市兴文县的大坝苗族乡四龙村,曾经垃圾、污水随处可见,尤其是下雨天,泥泞的路段环境更加糟糕。为了彻底改变“垃圾围村”的局面,当地购买清洁工具分发到户,建立了专门的垃圾贮藏点,生活垃圾由垃圾车定时收集,统一运送到垃圾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做到了日清日洁。“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我们村定下的目标。”四龙村党支部书记曾泽赋说。
除了要清除农村垃圾这个“顽疾”,四川还开展了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并将其纳入全省十项民生工程。该项工程的第二批项目完成后,所涉435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村庄环境明显改善,100万人受益。
根据四川省《2014年环境保护民生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要基本解决项目所在村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现在,项目所在地全面达到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标准,农村环保基础设施配套,村庄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环境监督能力大幅提高,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建立了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机制。2015年,四川省环保厅开展了服务人口5000人以上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劣V类水源地整治,彻底解决51.6万人的农村乡镇饮水安全。
在日前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副省长曲木史哈介绍说,四川转变规划理念,坚持以县域规划指导乡村规划编制,集中两年攻坚,编制完成了176个涉农县(市、区)的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指导9万个村落编制了村庄规划。这种乡村建设理念先行的举措,也让四川多个乡村实现了平坦路、干净水、放心房。(经济日报 记者 刘 畅)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