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络媒体走转改]保定:将多样产业植根于贫困村脱贫工作

2016年04月29日 07: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保定4月29日讯(记者 杨淼) 近几日,记者团齐聚河北保定,走进了多个乡村农户,走上了田间地头,看到了阜平县、易县、涞水县当地多个村镇精准扶贫战略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做法。

  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来发展产业,从而带领村民致富是一项极为有效的脱贫手段。

  梁格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种植业发展已带动1500个村民实现稳步脱贫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梁格庄农业园区目前涉及流转土地面积6500多亩,涉及两个贫困村。记者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了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樱桃树,据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摘植果树3000多亩,其中优质樱桃500亩,年内苹果产量将会达到近30万斤,园区初见效益能达到300多万元。

  项目负责人汪宏伟告诉记者说:“园区内涉及的贫困村之前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现在有了这个项目,人均达到了6000元。”

  项目的土地来源主要靠流转,而果园本身又需要大量劳动力,这样村民收入将会有流转土地和劳动务工的工资。据汪宏伟介绍,果园为务工人员每天支付80元并给他们上四险。这样一来,在产业园区的带动下,目前已经1500人因此受益并实现了稳步脱贫。

  白涧村:养殖业发展让村民对脱贫充满信心 

 

图为村民向记者展示长毛兔。中国经济网记者杨淼摄 

  白涧村位于涞水县西部深山中,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村,涞水县扶贫办主任丁树才介绍,白涧村脱贫任务十分艰巨,2012年,全村1800人中有1400人还未脱贫。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5年年底,白涧村还有296人尚未脱贫,短短三年间,如此艰巨的脱贫任务取得如此成效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长毛兔的养殖。

  村支书介绍说,白涧村设立了长毛兔饲料加工厂,并成立了长毛兔养殖股份合作社,贫困户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为入社股金获得合作社年度的分红。

  据丁树才介绍,2014年、2015年贫困户每人每年分别获得股份制长毛兔合作社分红350元、400元。除此之外,村里还会从贫困户中选取一些村民在养殖大棚打工,一个月可以拿到1800元,这样一年下来一户村民就可以获得20000多元的收入。

  松树口村:结合生态资源 开发乡村旅游 

  中国经济网随记者团来到保定的最后一站——涞水县松树口村,据了解,这个村子位于涞水县西北部山区。松树口村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依托野三坡景区,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建立乡村旅游。

  由于本身的优势,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家乡创业,政府结合当地特色,整合各方资源,新建了统一风格的农家院55个。

 

图为村民王术芝的农家院安逸的小院子。中国经济网记者杨淼摄 

  随后,记者采访了当地经营一家农家乐80后创业者王术芝。她介绍,从前家里靠务农每年也就能收入2000元左右,虽然吃喝可以自足,但是还需要购买一些生活用品,这些钱勉强够用。

 

图为王术芝在整理客房。中国经济网记者杨淼摄 

  后来,野三坡景区的游客逐渐增多,王术芝开始在景区当导游来贴补家用,年收入也达到4万元左右。之后由于政府的支持,再加上本身对旅游行业的了解,她决定创业。前期她通过贷款和向亲友借钱的方式投资了100多万盖起了农家院。她说:“自从农家院盖起来以后,每年的旅游旺季,两个月的纯收入能达到20万元左右。”这些回报让王术芝更有信心继续创业下去。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除了农家院,该村还延伸了旅游产业链,用股份合作制的模式打造“翡翠谷”生态观光采摘园,财政基础设施投入作为村集体股份,村民个人出资入股,贫困户用扶贫资金入股,收益按股份分红。数据统计,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阜平县:打造绿色农产品 探索电商扶贫之路 

  2015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

  阜平县想到了依靠发展农村电商来吸引青年回家想创业,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阜平县政府与河北省供销社签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框架协议,组建阜平县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心。

图为阜平县电商创业园中经过包装待销售的农产品。中国经济网记者杨淼摄 

  中国经济网记者参观阜平县电商创业园发现,他们主要致力于建立“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的农村电商产业模式。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在淘宝和微信平台开展枣醋、杏福树认领等众筹项目,开展了“福蛋出山记”、“土蛋攻城记”、“寻找‘杏福树’”等促销活动,全年网络销售达500多万元。不但电商收益,在搞促销活动的过程中,还用高于市场收购价的价格收购村民手中的原材料,为其增收。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