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扶持台资企业创业升级

2016年07月15日 08: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梁嘉洲,是来大陆创业的第三代台商,得益于厦门自贸区海沧片区的优惠政策,他创办了一家创客工坊,专注创作陶瓷文创产品。“一幅精美的陶瓷画要经过多道工艺处理才能出炉,数十件底料经过四五次煅烧才能出一件精品。”梁林美玲在介绍儿子梁嘉洲的作品时微笑连连。

  梁嘉洲只是众多台湾年轻人来大陆创业发展的一个代表,位于厦门自贸区海沧片区的台湾创业馆还有很多像梁嘉洲一样的年轻创客在此创业。台湾创业馆是厦门海沧助力台企转型发展的成果之一,由17位平均在大陆创业20年的台商协会成员集资3000万元成立,面积13576平方米。台创馆通过台胞服务台胞,旨在为台湾人才提供就业培训、岗位实训等全链条式服务,有效地帮助台商一代转型、二代创业,吸引了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发展。

  众创空间吸引两岸青年

  “海沧的创业环境和人才政策都太‘解渴’了,我们考虑把公司搬到这里来。”在参观了青创基地和台湾创业馆后,台湾人才参访团的陈先生欣喜地表示。

  为了积极鼓励两岸青年人创新创业,尤其是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海沧区打造了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建立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设立海峡两岸(厦门海沧)无人机暨智能机器人孵化基地、台湾创业馆,引进一品创客、3w咖啡、车库咖啡等14个知名创客空间入驻。同时,海沧区出台了《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扶持办法》和《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按照“若干意见”,经认定的区级众创空间,按照规模大小给予一次性最高500万元的奖励。

  数据显示,目前海沧区创业广场已注册企业1672家,注册资本已超288亿元。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已进驻台湾企业78家,台湾就业创业青年121人。海沧众创空间内有220个在孵企业(团队),创客人数超过800人,预计在3年内引进并孵化成功的创业企业(团队)将有570家。

  这里的政策暖人心

  “海沧区的人才、企业扶持政策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我们在这里就业、创业和安居的台胞。”近日,海沧区台湾人才、台资企业扶持政策兑现仪式在海峡两岸青创基地举行,拿着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10万元补贴支票,厦门海基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荣群竖起了大拇指。

  6月28日,正值《海沧区引进台湾人才暂行办法》政策出台一周年之际,长鸿光电、长庚医院、海基青创基地公司等10家台资企业67名人才获得海沧区发放的住房、台籍医师多点执业、基地运营等6大类补助现金支票,大到40万元购房补贴,小到2000多元的往返机票补贴,金额共计191万元。

  “从去年开始享受人才优惠政策以来,医院引进人才的成本下降了,也利于我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民众就诊需求。”对长庚医院52名台湾医师获得近86万元的多点执业补助,厦门长庚医院人事部主任郑梅难掩欣喜之情。

  据了解,2015年颁布的《海沧区引进台湾人才暂行办法》中涉及开办费、住房补贴、场所免租、薪酬补贴、贷款贴息、交通、培训、对台交流活动等方方面面的补贴。最新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今,海沧区已兑现各类扶持奖励资金2031万元。

  主动为企业解难题

  企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高层次的人才支撑,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海沧台资企业从事第二产业居多,第三产业偏少,台企多为出口企业,对国际市场依赖大。面对国际需求持续疲软、劳动力成本提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行业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海沧区主动服务,积极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转型。

  积极推动企业降成本、减负担,助力台企转型升级。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原先从事聚酯纤维和聚酯切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在国内外宏观经济不景气、行业产能过剩和严重亏损背景下,开展了产品、流程、营销、服务、合作和绿色等全面创新,2015年,企业实现产值39.7亿元,每吨成本下降约145元。

  今年4月24日,台湾协益电子股份公司出口德国货物搭乘“中远之星”抵达海沧港,通过“台厦欧”班列运达波兰罗兹,海铁联运比全程海运节省一半时间,成本仅为空运的七分之一。截至5月底,“台厦蓉欧”班列密度已达每周两列,进出口38列,共运输1061个集装箱,累计货值超4亿元人民币。

  服务到不到位,还要看地方政府走不走心。为了及时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海沧区坚持台商座谈会制度,区主要领导经常带队走访台资企业。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海沧已召开19场次台商台企座谈会,解决80多件台商台企反映的问题和建议。

  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企业才能实际受惠。去年10月份,总投资1.5亿美元、预计年产20万吨葵花油、投产后5年内产值可达30亿元的佳格食品(厦门)有限公司,成为负面清单政策落户海沧自贸园区后受惠的首家台企。

  此外,除了已有的政策扶持外,海沧区还出台了促进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台企实施机器换人,发展智能制造。对钢宇工业、明达实业等5家台企实施自动化导入,对翔鹭化纤、腾龙树脂实施材料改制与开发。参与诊断辅导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可获得每家最高50万元的补助,迄今已有28家企业受惠。

  据悉,海沧区还将依托自贸创新园建设,大力发展创新金融,成立台商转型基金,帮助企业降低财务成本;综合实施企业用电补贴、技改补助、节能减排项目扶持等措施,减少生产成本;宣传实施营改增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税费,让台资企业在转型的道路上轻装上阵、大步迈进。

  数据显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成立后,来海沧园区投资发展的台资企业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2015年合同利用台资3.06亿美元、增加了4.4倍,实际利用台资占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从2013年的14.7%逐年提高到去年的28.06%。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海沧区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316个,合同利用台资38.74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9.52亿美元。(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