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和市、县、乡、村“四级联推”,形成患者、医生、医院、政府四方满意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三明市再度推出一系列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的便民惠民政策并取得明显成效,当地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医改红利”。
因病返贫是贫困家庭常见的致贫原因。为了进一步减少因病返贫情况发生,三明市近年来结合精准扶贫计划,先后三次出台精准补助医疗政策,对当年医疗总费用超过10万元并符合相关政策的大病患者,按比例实行第三次医疗补助。2016年上半年,三明市对大病患者实施精准补助达到1214人,补助金额累计达到3314.52万元。
在全市医改开展近4年的基础上,三明市从今年起再度提高城镇职工医保住院和门诊报销比例,提高部分门诊特殊病种的医疗报销标准。退休职工在各级医院就医起付线再降低100元,城镇职工医保患者每年度一级医院普通门诊费用门诊报销比例从40%提高到90%,二级及以上医院由30%提高到70%。在原有就医报销基础上,新增10个职工医保门诊特殊病种种类,调整提高了糖尿病、精神分裂、慢性心功能衰竭等5个病种年度医疗费用的封顶线,并统一了城镇职工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特殊病种的待遇。从今年7月1日起,以往只能部分报销的中药饮片不再设自付比例,可以全额报销。
在政府加大群众就医扶持力度的同时,三明市也积极鼓励群众参加健康平安保险,作为对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的补充。根据自愿原则,城镇职工可以使用个人账户购买健康平安保险。
按照“筑牢网底,分级诊疗,开通医保,送医到村,预防为主,医养结合”的原则,三明在全市推进乡镇卫生院,在行政村设立卫生所。三明市现有1780个行政村,按人口1000人以上为标准,共建立了1079个村卫生所。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去年以来,由乡镇卫生院在行政村设立村卫生所并开通医保的工作已在当地陆续展开,这些卫生所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人员不入编、不占编,村卫生所的财务、药品、耗材、业务、医事、药事等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核算和承担,工资经考核后在乡镇卫生院工资总额内支付。村卫生所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承担一些最基本的医疗转诊任务。目前全市有村医2875名,新聘人员1570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全市规划设置的1077个村卫生所目前完成1059个,其中开通医保的村卫生所达到1024个,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地解决基本医疗问题。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医养结合也是三明市近年来积极探索的一条就地就医的方法。通过“公办托管、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城区居委会为单位,设置一个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将医疗服务延伸至居委会、家门口。既可由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托管,也可由具备条件的个体医疗诊所转型为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同时,公立医院也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养老服务。如三明市第一医院在三明国际老年公寓设立医务室,市第五医院在三明芦桥养老院设立医务室。这些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疾病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将符合医疗定点条件的此类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市规划设置的92个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目前已建成39个,其中开通医保的已有27个。(经济日报 记者 石伟)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