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顶木屋错落有致,街道干净整洁,云杉树上挂满彩灯……这是记者近日在河北涞水县“四季圣诞小镇”看到的情景。项目所在的计鹿村,就是依靠这个旅游新业态项目,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整体脱贫。
计鹿村党支部书记郭秀龙介绍,全村有366户1010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原来主要收入来源是出外打工。2015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900元。2016年,在县里有关部门的帮扶下,村里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实现了道路畅通,并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对全村风貌进行了整体设计和改造提升,不少村民借助冰雪旅游发展起农家乐。截至目前,计鹿村已发展48家农家乐,4个土特产商店,共有100多名农村劳力在旅游岗位就业,有时每天能够接待游客2000多名。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一下子增长了3500元,实现了整村脱贫。“3年内,全村农家乐将发展到200家以上,家家户户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郭秀龙说。
计鹿村的变化是涞水县实施旅游扶贫模式的缩影。在2012年国家新的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涞水县被确定为全国“旅游扶贫试点县”。目前,全县共8万多名群众实现了整体脱贫。
涞水县地处太行山燕山交接处,全县总面积1650平方公里,其中80.5%为山地、丘陵;辖15个乡镇、284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2012年初统计,有贫困人口10万人,贫困发生率达到34.5%。涞水县确立了“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利益连接起来,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的“双带四起来”旅游扶贫思路。
在“景区带村”中,他们设计了以资产平台带村、以旅游规划带村、以旅游布局带村、以基础设施带村、以旅游业态带村、以旅游技能带村等多种带动模式。县政府一次性投入1000万元用于野三坡百里峡景区建设,投资转化为山区扶贫对象股权,每年由当年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1000万元,扶贫对象可在年底前一次性领取股权收益1000元;新建、改造旅游路35.8公里、桥梁13座,铺设、改造输水管网1.51万米;对15个村的电网实施了改造,新建、改造厕所2729个,率先推进的15个省级重点村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新热点,2016年建成3个特色小镇。同时,他们还建立了5个培训基地,培训16期580人次,并对贫困群体设置特殊岗位。
在“能人带户”中,涞水县设计了企业法人带、回乡创业带、先富群体带、党员干部带等四种模式,其中通过引进工商资本和旅游管理公司,通过流转土地、农宅,吸纳就业等形式带动贫困群众2417户、5250人;通过制定出台政策,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并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已经使159名贫困人员实现了回乡创业;通过先富裕起来的农户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手把手培训旅游技能,已带动贫困群众905人脱贫;通过强化党员干部责任,已有71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385名贫困群众。
通过一系列措施,涞水旅游扶贫大见成效。2015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468元,5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4.7%;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8349元,比上年又增长了11.8%,共计使84748名农民群众稳定脱贫。(经济日报 记者雷汉发、通讯员程卫民)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