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总体报告:经济增速下调未引起城镇化进程放缓

2017年06月22日 17: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图为丁如曦作“中国城市竞争力总体报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翟天雪/摄>>>>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2日讯(记者石璐言) 在今日举办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丁如曦在发布会上作中国城市竞争力总体报告。报告指出,从城市视角审视中国的发展动态需聚焦经济增速与城镇化进程这两大方面。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报告从多个层面进行了分析,首先从全国层面看,2010年以来,中国GDP增速逐年趋缓,由2010年10.6%下调至2016年的6.7%。在城镇化上,近年来中国城镇化率保持每年不低于1个百分点增速推进,2016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比2015年提升1.25个百分点。全国经济增速的下调并没有引起城镇化进程的放缓。

  从城市层面看,在经济增速方面:第一,城市经济增速的普遍性放缓直接导致了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调。第二,城市经济增速“西高东低”和“南高北低”并存,南北分化比较明显,部分城市出现经济负增长。第三,部分后发城市经济增速后来居上,像成都、武汉、长沙等部分省会城市经济进入快速集聚阶段。

  在城镇化方面,第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和城市的城镇化推进速度存在明显差异。第二,城市经济增速的整体放缓及分化正在叠加影响城镇化的空间结构调整,一些城市群内重点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速近年来呈现加快之势。第三,城市经济增速放缓没有导致城镇化增速的减缓。

  报告认为,推动中国大国经济发展空间的进一步优化和经济社会动态协调发展,一方面需要推进东部和中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素流动等多个维度的一体化。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让先行发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通过方便、快捷的高速铁路网等连接性设施,以及要素集聚与扩散良性互动的途径,带动周边乃至更广地域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多中心群网化城市(群)体系为支撑实现高效发展,释放更多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加大对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政策扶持,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突出开发、发展重点,以点轴状、裙带状城市体系为载体培育、增强其本地吸引力和内生增长动力,顺势引导流动人口的本地就业及城市落户,释放其后发优势及城镇化潜能。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