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山东郓城返乡创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暖巢"引雁归

2017年07月04日 10:4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从打工妹到制衣厂厂长,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随西村村民李海霞用了20年,返乡创业实现了她人生的“逆袭”。

  郓城县是全国首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近年来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返乡创业,“归雁经济”渐入佳境。去年,全县新增返乡创业就业人员2.6万人,返乡人员新注册私营企业7200家、个体工商户5600家,吸纳4.4万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拉动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郓城县已签约返乡创业项目46个,总投资额达146.97亿元。今年一季度,郓城县新增返乡创业就业人员较去年同期增长115%,返乡人员新注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是去年同期的9.4倍和1.8倍。

  作为18万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一员,受当地政府支持返乡创业优惠政策的吸引,2012年8月份,在外打工20年的李海霞返乡创业。“虽然万事开头难,但俺切身感受到了在家千般好。缺创业资金,县里千方百计协调来20万元;厂房简陋拥挤,镇上就出面,帮俺选址建新厂;每招用一名贫困户,还给我们贴息贷款5万元。”李海霞说,现在有120余名留守妇女在她的厂里打工,年人均工资达到2万多元,30余名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同时,去年厂里的营业额达到900多万元。还有回乡投资的刘强已经是郓城县百蔬园种植合作社经理。他本来计划用5年时间,从生态种植发展到乡村旅游。在县里扶贫贴息贷款支持下,他很快就建起千亩有机蔬菜基地,两年就实现了目标。“今年再建第二个千亩采摘基地,其中唐庙基地运转后,可带动周边包括5个省级贫困村在内的贫困户实现脱贫。”刘强告诉记者。

  筑起“暖巢”才能引得雁归,返乡创业的关键是搭建好平台,郓城县人社局局长李强说,郓城县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和《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了鼓励促进全民创业“20条意见”。设立了县级返乡创业服务中心和23个乡镇返乡创业服务站,并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9个城市设立驻外服务办事处,完善了人才库、信息库、项目库的建设,150名创业指导专家、2000余条创业人才信息及经过筛选论证的390个创业项目全部入库管理,为创业者提供快捷便利的创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县里创建了占地1200亩、实现“七通一平”、拥有标准化厂房64万平方米的返乡创业园,已入驻企业68家。全县5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拎包入驻公司、个体工商户1000余家。

  “返乡创业是新人口红利,我们将抓住机遇,把返乡创业与新旧动能转换、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形成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聚集效应,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郓城县委书记刘文林说。(经济日报 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刘考勇)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