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顺利完成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专项试点

2017年07月17日 09: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自《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印发以来,作为7个专项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深圳国税局、地税局采取“5+N”模式,点面兼顾,条块联动,有破有立,出新出彩,打基础管长远,推动N个重点改革和创新项目,全面打造税收现代化建设的“深圳样本”。

  据介绍,深圳国税局、地税局始终把《方案》落实作为与组织税收收入工作同等重要的“一号落实工程、一号督查事项、一号考核任务”,聚焦5项专项改革,突出重点,集中发力,改革取得较好效果。

  推行免UKey无纸化办税模式。通过签署协议的方式,纳税人可以采取“密码+手机验证码”的免UKey无纸化办税模式,跳出税务数字证书(UKey)束缚,实现了信息化手段创新解决征纳双方法律问题,为全国推广无纸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目前,深圳国税局无纸化办税系统已覆盖了90%的前台业务办理,全市申报业务无纸化办理达九成以上,文书业务无纸化办理超过四成。

  全国首创银税互动助力企业发展。2016年,深圳国税局、地税局联合深圳银监局建立银税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签署三方合作框架协议,用“互联网+税收+金融”的模式,持续推进“银税互动”,签订税银合作协议的金融机构达到14家,“银税互动”企业范围覆盖深圳超过90%的企业,合作银行已为6千多户企业审批贷款共计42.5亿元。同时,积极发挥电子税务局和移动银行优势,为纳税人提供实时缴税、在线融资等增值金融服务,目前已进入双方电子系统功能互嵌阶段。

  提升大企业管理层级加强跨区域管理。深圳国税局、地税局联合打造“国地税+大企业”工作模式,建立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累计解决大企业个性化诉求近1200项;建立集团族谱,联合推出《大企业税收月报》,从经济发展角度多次提出了促进经济和税源增长的合理化建议。深圳国税局按照风险导向原则,完成了第一例大企业特别纳税调整案件,入库了房地产企业单笔税款金额第一的大企业风险应对案件,处理了深圳涉税金额第一的单笔股权转让事项,并形成了13个行业特征库和4个特殊事项的税收风险库,以及32个典型案例。深圳地税局完善大企业管理工作机制,加强风险应对全流程监控,探索建立千户集团风险应对结果集体审议制度。

  深化税务稽查改革。深圳国税局、地税局结合稽查机构改革工作,推进形成统一、顺畅的全市一级稽查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随机抽查制度和案源管理制度,完成重点税源企业名录库等“三库”建设。开展国地税联合稽查,共对339户企业进行了联合自查和联合检查。建立“税警关银”合作机制,有效促进税警双方深化合作,形成执法合力。推进黑名单联合惩戒,联合17家单位签署了合作备忘录,2016年以来已将43户企业录入税收“黑名单”。此外,深圳国税局创新海运提单协查税企合作机制,在全国税务系统率先与23家海运企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目前已协查将近2万份海运提单。

  强化“1+3+4” 国际税收合作。以“一个合作方案、三个实施办法、四个合作机制”为框架,聚焦四大领域,取得新突破。通过打造跨境税源信息网络,推动税源信息互联互通,构建依托“大数据”监控跨境税源风险的信息化体系。通过加强征管协作机制,联合监控跨境税源风险,开展间接股权转让调查和反避税调查。通过建立税源联查机制,探索反避税联合办案。集聚双方专业人才优势,对特定集团或特定行业开展反避税调查。主动运用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项目成果,2016年对联合办案的某500强集团两家企业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出发制定调整方案。通过创新服务手段,构建“走出去”服务新体系。搭建“国税+地税+N”联合服务平台,打造“走进+国别”税收沙龙服务品牌,联合风险监管,编制《深圳“走出去”企业税收政策与风险管理服务手册》。

  在全力推进专项改革任务的同时,深圳国税局、地税局通过专项带重点的模式,全力推进N个重点改革和创新项目。截至目前,56项重点改革项目已完成51项,17项创新改革项目已完成14项。其中,多语种纳税咨询服务平台“问税”注册用户已接近5万人,日均访问量达到了2万余次,累计为纳税人解答问题3.3万多个;落实“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中,积极向信息技术要生产力,向创新管理要效益,做到了涉税事项、办税渠道、服务手段三个全覆盖,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所有涉税业务;落实“人才强税”战略推出全国首个公务员招录微信公众号,走进精英院校开展宣讲,2016至2017年,“985”“211”精英院校学子招录比例超过50%,为税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阳腾)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