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塞罕坝:创造“沙地变林海荒原成绿洲”的人间奇迹(组图)

2017年08月17日 09:1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塞罕坝如今绿树成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淼/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承德8月17日讯(记者 杨淼)距离首都400公里的地方有一片神奇的区域,平均海拔在1500米,夏季凉爽怡人、秋季层林尽染、冬季玉树冰花,这片土地被誉为“华北的绿宝石”,而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塞罕坝。

  8月15日,“京津冀绿色发展看河北”活动媒体采访团驱车向北来到河北的最北部——塞罕坝机械林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随队深入到林区、望海楼等林场重要岗位走访,听了一个又一个塞罕坝人讲述了他们与塞罕坝的故事。

  塞罕坝: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媒体采访团来到塞罕坝的第一天,听机械林场展览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位于河北省最北端的一处大型国有林场。它于1962年建立,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海拔1010-1940米,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气温-1.3℃,年均积雪169天,年均无霜期64天,年均降水量460毫米,属典型的半干旱半湿润寒温性大陆季风气候。

  曾经塞罕坝也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也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由于历史原因,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为了遏制沙漠逼近北京的严峻形式、涵养京津地区水源,国家组建了一只由369人组建的、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开荒队伍入驻塞罕坝,开启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创业之路。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