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机器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机器人来到我们身边

2019年04月30日 11:1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青岛机器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机器人来到我们身边

  山东青岛市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发展,在机器人本体、集成应用、服务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机器人产业链基本形成,技术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在多个领域实现应用

  山东省青岛市新惠康老年病医院引入了一种可以自主控制翻身、定时遥控、实时健康监测、透气等多项功能的智能床。这种智能化养老护理床是由哈工(青岛)机器人有限公司制造的。该公司作为青岛市市北区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布局大健康产业板块,形成研、产、销、服务的大健康领域人工智能生态圈。

  智能化养老护理床是青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青岛市在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同时,积极推动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

  新产品层出不穷

  在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智慧医疗研究所,有一款专为痛风病辅助治疗而研发的机器人,能根据患者的各项化验指标信息和以往病历,自动提供诊疗意见。这款机器人于2016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累计看诊2万余人次,机器人诊断与专家诊断的吻合度可以达到95%。

  一款名为“阿波牛”的农业机器人近日在青岛高新区亮相,可根据不同作业模块,实现除草、喷药、采摘等功能,同时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实现精准作业,为全程追溯提供直观的信息资料。“阿波牛”机器人是百度(青岛)智创基地在人工智能领域孵化的重要技术。该基地已有80多家企业注册,10多家企业正在使用百度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进行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初步在青岛建立起人工智能生态圈,带动了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的集聚发展。

  一台可以替代3名至5名安保人员的智能安保机器人也在青岛高新区亮相。这款智能安保机器人主要用于厂区、银行等场地巡检。一旦机器人感应物体与其距离小于5米,会立即发出警报声;若距离缩短至3米,机器人就会使用武器自卫。这款机器人由青岛通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的智能机器人产品主要有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安保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等。

  道路交通执法的“机器警察”有望问世。日前,海信推出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交通管理相融合的应用——“交管云脑”,针对城市交通管理难题推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其中具备的一个“超能力”就是应用“会思考”的视频巡检机器人,全面取代人工实现路网警情自动巡检。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利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人工智能总体上处于弱智能水平,仅在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上有所突破。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未来各行各业都可以应用人工智能,前景十分广阔。

  青岛通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杰认为,虽然工业机器人比服务机器人“起步早”,但服务机器人具备“真正的爆发力”。

  多环节持续发力

  事实上,青岛早已开始布局机器人的发展,目前已应用于多个领域。

  青岛高新区是最早布局机器人产业的区域,从2013年开始就抢先布局并培育机器人产业。预计到2020年,园区将容纳机器人相关企业150家,产业规模达190亿元,机器人产业链基本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技术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在机器人本体、集成应用、服务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

  近日,位于青岛高新区的小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人工智能视觉领域实现新突破,通过激光3D扫描技术获取物体的三维结构,精准度可达到毫米级别。信息数据的采集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安防、监控等多个领域,其核心的动态结构光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崂山区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上也持续发力。今年3月份,崂山区携手微软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暨产业高地。4月18日,崂山区启动建设了青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将坚持以人工智能赋能高端制造业,制定“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攻势行动方案,培育海信城市智慧心脏、大快搜索自然语言处理技术HANLP等重点项目20余个,智能制造企业数量突破130家。

  目前,青岛市发起了“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明确提出要重点做强智能交通等智能应用环节,补齐语音识别、机器人视觉等感知智能环节,新建智能硬件支撑环节;做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环节,新建机器人本体制造、关键零部件环节。(经济日报 记者 刘成 通讯员 韩小伟)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