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新时代东北振兴】黑龙江:新时代"蝶变" 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

2019年09月27日 15:2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黑龙江省位于祖国最东、最北。黑龙江省土地面积幅员辽阔,在“神州北极”漠河可以脚踩中国最高纬度线,在“华夏东极”抚远可以手捧共和国第一缕阳光。经过70年的发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2倍,公共财政收入增长273倍,工业增加值增长325倍,黑龙江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黑龙江进入计划经济较早、退出计划经济较晚,市场化程度不高、体制机制不活是制约振兴发展的症结,全省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老工业基地振兴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

活动启动仪式现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为了解黑龙江新时代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东北振兴·龙江网络行”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黑龙江,在哈尔滨、大庆、绥化、伊春,触摸改革脉动,领略北国风光背后的内生力量……

  大庆60年拼搏 “油头化尾”创新篇

  今年7月中旬,大庆油田对外公布年中成绩单:实现国内外油气产量当量2159.15万吨,其中国内原油产量1547.52万吨、海外权益产量427.68万吨、天然气产量23.09亿立方米,均超额完成运行计划,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大庆石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一份可喜的成绩单背后,是大庆石油人60年如一日的拼搏创业和三代“铁人”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奋斗目标指引下,大庆油田继续保持国内外油气产量当量4000万吨以上的突出业绩,展示着新时代大庆石油人的新作为、新气象。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60年来,经过几代大庆石油人创业拼搏,这里已经建成我国最大的油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庆转型发展,离不开“油头化尾”的助力。近年来,随着大庆油田开采量的递减,大庆石化原油加工一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年产能120万吨乙烯,受制于上游炼油与下游精深加工衔接不够,实际产量只有产能的近81%,同样处于非满负荷状态。大庆石化上水平、上产量,建设千万吨级“大炼油”工程的梦想越来越迫切。

  大庆转型发展,中央和省委高度关注。在省委省政府、中石油以及大庆地企经过两年的合力推动下,2018年3月,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经中石油、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等多方共同努力,6月底中石油批复实施。同年7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计划总投资41.8亿元,主要包括新建9万吨/年MTBE、22万吨/年烷基化、120万吨/年连续重整、200万吨/年催化裂化、60万吨/年气体分馏、50万吨/年汽油脱硫、两套2万吨/年硫磺回收等9套装置,改造350万吨/年常减压、120万吨/年加氢裂化、12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精制3套装置。

 大庆石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目前,大庆石化原油实际加工量为650万吨/年,全部为大庆原油。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增350万吨/年俄罗斯原油与大庆原油采用分炼模式。预计2020年10月,大庆石化原油实际加工量达到1000万吨,具备“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规模,成为大庆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中坚力量。每年提供更多丙烯、液态烃、甲苯、二甲苯等基础化工原料,助力做大地方石化产业链。届时,大庆石化汽油质量将达到国Ⅵ油品B阶段标准,柴汽比降低至0.74,能为地方提供120万吨/年石化基础原料,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59亿元、税收30亿元。

  大庆石化由小到大,步履稳健,乙烯产量从筹备建设到四度破百,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从100万吨到1000万吨。50多年来,累计加工原油近3亿吨,生产乙烯1600多万吨,尿素2240多万吨,营业收入8000多亿元,上缴利税逾千亿元。石化公司负责人表示,大庆石化一如既往依靠思路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做精“化尾”产业,释放协同效应,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道路,树立开放、共享理念,打破企业界限,整合外部资源,推动石油精深加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业

  作为我国开发最早,也是停伐最早的重点国有林区,老森林工业基地伊春市2016年摆脱了停伐阵痛,经济增长由负转正,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4.2亿元,年均增长4.8%。

伊春民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依托绿色生产力,伊春市加快壮大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林都北药、木业加工、绿色矿山。三年来,“五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47.6%,比2016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其中旅游产业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双增长。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今年8月26日—29日,第二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伊春市成功召开,着力打造“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的主题和“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的主题。会上发布了伊春小兴安岭国家森林步道品牌、伊春气象指数绿皮书;王文涛省长为伊春也进行了推介,他请各位嘉宾在伊春记住三句话:深呼吸!深睡眠!深度游!会议期间,共签约产业合作项目及战略合作协议23个,签约总额达86.8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9个,超千万元项目7个,主要涉及生态保护、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文化、新能源和资源再生利用、大数据等产业。

汽车营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伊春市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建设旅游强市,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制定了《伊春市旅游强市三年行动指导意见》。中共伊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天云向媒体团介绍,下一步,伊春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业,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思路,深入实施旅游强市三年行动,持续释放旅发大会效应,突出全域、拓展全季,加快推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变、旅游产品转型、旅游服务转优、景区管理体制转轨,着力打造一批新业态旅游项目、壮大一批引领型旅游企业、开发一批融合性旅游产品,培养一批专业化旅游人才,打造旅游4.0版,全面提升全方位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把伊春建成黑龙江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级森林旅游度假区、国际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

  寒地黑土玩转大粮仓:提品质 增效益 做好压舱石

  绥化,“绥”为安好,“化”乃“造化”,满语意为安顺吉祥。绥化是农业大市,寒地黑土物产丰富,全国粮食中有1/40是绥化的贡献。 

  如今的绥化已经实现绿色食品种植全覆盖,成为全国重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一大批名牌农产品享誉全国。当地的“寒地黑土”品牌已经成为“中国十大诚信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并连续3年蝉联“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第一名,品牌估值123亿元。当地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数量达1301个,驰名商标4个,知名商标68个。所辖的肇东市是中国玉米综合利用之乡,安达市是中国奶牛之乡,海伦市是中国优质大豆之乡,望奎县是中国瘦肉型生猪之乡,庆安县是中国绿色水稻之乡,兰西县是中国亚麻之乡,青冈县是中国玉米之乡。

绥化一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记者们一行来到北林,实地考察绥化在打造绿色生态牌的经验成果。北林农业打绿色生态牌,采用了绿色生态种植模式。通过实施秋季深翻秸秆粉碎还田、冬季畜禽粪便抛洒、今春耙细起垄播种,同时结合着北林区农技推广中心推行的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病虫害管控等新型种植技术,让农业种植在质量上有了本质提升。

  从高污染、多残留现代化的农药化肥中走出来的“新型农业”,让农业种植实现了“华丽转身”,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风向舵”和“指向标”,生态种植不仅给合作社带来更多的效益,也为全区“黑土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投入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生态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效益。今年北林区围绕生态农业建设,走绿色发展、环境友好的路子,强化绿色有机基地建设,加快复制推广“鸭稻”、“鱼稻”、“蟹稻”等绿色生产模式。以稻米香、正大、嘉禾、鑫诺、天赐康等物联网智慧农业基地为重点,建立完善绿色食品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2019年,全区绿色食品面积达到180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2万亩,绿色食品标识获有量90个。

  此外,在田园养生养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新业态方面,绥化也玩儿了新风貌。走进兴和乡记者们看到,这里充分挖掘放大兴和朝鲜族乡特有的民族优势和资源,积极推进以朝鲜族特色风情小镇、田园生态康养中心、休闲农业公园三大板块建设为重点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先后两期对全乡111户居民住宅进行了升级改造,全部建成白墙青瓦飞檐的朝鲜族特色民居。

庆安县稻作文化公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在庆安县稻作文化公园,也充分感受到了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美好,与稻米产业发展中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共同建设寒地水稻引种历史讲述地、庆安民族民俗风情演绎地、田园写生稻田摄影实践地、稻作科普农旅融合样板地,完善城市休闲文旅功能,充分展示庆安“现代风尚、稻作风韵、园林风光”的城市风貌,打造庆安稻作文化名片。

  传统的稻米企业效益不高,为了能延长大米产业链、提高价值链,2018年,庆安味道农产品美食体验店正式建成。记者们在体验店看到稻米做成的皮冻,清滑艮啾,米香地瓜条,酥脆甜香,这些看似简单的小菜,都是研发团队结合庆安稻米特色,研制而成的。通过舌尖上的滋味,让消费者深层次感受庆安的稻作文化。在这里,大米不再仅仅是主食,而是摇身一变,成了一道道美味的菜肴。

  这里是黑龙江,记者们在短短几日的采访中深入企业、工厂一线,走在田间地头感受丰收的麦穗随风摆动,在小兴安岭远眺大好河山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新时代下,蓝图绘就美好,拼搏织就未来,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表示,黑龙江将坚守初心担使命,重振雄风再出发,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龙江篇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