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次被提及。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重点,而打通三省一市的协同联动,盘活整个上中下游产业链,尤为关键。
长三角之所以被赋予如此使命,是其经济实力决定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4,全员劳动生产率位居全国前列,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投资分别占全国的37%、39%和29%……长三角具有全国最出色的推进一体化的数字基底。 长三角是全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产业配套很强,产业链也很完整。但因受国内外疫情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可能长期化,导致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严峻,长三角在维护产业链完整、提升产业链水平的问题上,同样遭受到了巨大考验。
万丈高楼平地起,若作为基石的产业链受到影响,势必将对一体化经济的运转及升级带来诸多阻碍与困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不少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为此发声,建言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加速整合,克服疫情影响,促进三省一市协同联动,开足“长三角”马力,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代表委员深剖谋划:政府、产业、企业齐发力共上阵
长三角地区各城市资源禀赋各异,有各占优势的细分产业部门,而且彼此间又相互关联。政府、产业、企业等环环相扣,做到深度融合,深度一体化协作,才能产生强劲推力。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表示:“如果用一句话比喻我对未来长三角产业一体化的考虑,就是长三角要在创新大脑、强壮筋骨、血脉畅通上,构筑更富活力、更为强健的有机共同体,聚力打造产业创新高地、产业集群高地、产业要素配置高地。 ”
他认为,在打造产业集群高地方面,要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比如,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长三角地区应协同推进点式突破、链式创新,构建嵌入式、耦合式产业链集群,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同时,打造产业集群组织,共建若干开放合作、非盈利性的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并积极营造产业创新生态。在打造产业要素配置高地方面,围绕土地、人才、资本、数据等要素,可以有很多新探索。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认为,龙头企业的跨区域布局,与整个长三角要素资源的流动以及产业链延伸融合、产业布局的优化密切相关。而且,这也事关长三角地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打造。
他表示:“通过龙头企业的跨区域布局和深层次的产业合作机制,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城市群中流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构建起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一体化产业格局。 ”胡成中代表建议,要鼓励长三角地区重点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跨区域兼并重组,建立总部-基地等多种方式,实施一批区域产业合作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实现科研、生产、营销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实体机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优化跨区域的生产力布局和配套服务,实现产业链整合,助推产业集群化发展。与此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也是重要一环。
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周善红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央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定要抱团形成合力,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这才是真正的一体化。一体化发展,不仅是经济的一体化,也是企业之间交流的一体化,深入融合的一体化。在企业之间,尤其是实体制造经济,形成强强联合,资源共享,进一步打造真正融为一体的新格局。
他讲到,受疫情影响,长三角地区企业的生产运行都面临多重困难,对此,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在中央的关怀指导下,还要呼吁底子好的企业主动帮扶相对差的企业,以龙头效应“牵引”和“注血”,启动复工复产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新引擎。
无惧疫情 专家学者“支招”产业链重塑
2019年12月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其中,在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方面,主要是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十大领域,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规划纲要》从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等都做出了详尽规划指导,包括建立与产业转移承接地间利益分享机制,加大对产业转移重大项目的土地、融资等政策支持力度。
在如此详尽的规划下,针对疫情对长三角一体化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发展产生的各方面影响,专家学者也在近期纷纷建言,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解决方案。
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宋宏认为,疫情发生前,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居于相当重要的位势,有大量企业是适应外需的原材料供应商、中间品供应商、出口加工供应商和外需消费品供应商,与国内需求和产业链供应链关联不大,但在疫情暴发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失序、断裂和分化形势下,受到的冲击也异常严重,直接影响到长三角区域产业体系的稳定发展。当着产业发展以内需为重的转变,长三角区域制造业亟需全面而深度整合。
他指出,疫情持续蔓延导致的异常复杂局势已经使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不再可能“回到过去”,因此必须调整更新之前的有关发展思路,将更多的资源和力量从围绕出口替代部署产业链供应链思路转向围绕内需新消费构建全产业链系统。
上海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魏陆表示,长三角经济受疫情的影响程度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是长三角区域合作有效减缓了疫情对商业的冲击。
上海市商务委总经济师张国华认为,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不稳定,将是一个长期状态。他指出上海应积极提高供应链的免疫力,稳定供应链。比如,第三届进博会的举行,将在客观上稳定全球原有的上下游供应链,供需双方对线下无法举行的活动互相协商,寻找大家的“最大公约数”。
中经结语
2020年,是不平凡的存在,是百年未有“大变局”和百年不遇“大疫情”的碰撞叠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多重考验中压力无疑是巨大的,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该如何认知机遇与挑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产业链重塑、企业保量提质、政府保驾护航、上中下游万众一心、三省一市共创辉煌,在当下,也在未来,都将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鲜活实例。
这里是中国长三角,于新世纪开端,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宋雅静)
相关链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 长三角发展按下"快进键"
长三角腾"云"建"数":一体化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