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潮涌长三角】筑牢生态屏障 林长制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赋能

2020年10月19日 13:4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安庆10月19日讯(记者魏敏 张晶 吕梦一)一项制度改变了一个乡村、一个城市,为生态改善、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进而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2017年,安庆市牢牢抓住被列为全省林长制改革试点市机遇,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成熟,“林长制”体制机制也不断完善。三年来,安庆坚持“五绿”并进,大胆探索创新,推动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成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创新性举措。

  10月17日上午,“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主题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来到安徽省安庆市杨亭村,探索林长制的安庆实践,看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绿色动能。

 

杨亭村的生态茶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敏/摄 

  四级林长体系打通林长制改革“最后一米” 

  立足自身林业发展实际,安庆市在改革共建中逐步形成了一个责任体系、一个规划体系、一个支持林业发展政策体系、一个林业智慧平台、一个林业科技支撑体系、一个地方性法规的“六个一”林长制改革模式。

  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市级总林长主抓,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具体抓,38个党委政府部门都承担职责,全市设立林长6967名。全市划分3314个网格,构建“五个一”平台,建立“一林一档”5525个、“一林一策”827个,设立“一林一技”435名、“一林一警”230名、“一林一员”7978名,探索志愿林长和“一村一生态专员”制度,做到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出台森林防火“防打保”12条和松材线虫病防控“防治保”9条措施,全面压实基层尤其是村组责任,打通林长制改革“最后一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杨亭村采访时,该村第一书记杨凯告诉记者,林长制实施后,林业不再是一个单独部门的事,而是多部门联动,解决了许多过去不易解决的难题。过去是林业部门“单兵作战”“小马拉大车”,现在由各级林长来抓,实现“集团作战”,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正在修剪杨梅树的村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敏/摄 

    依托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建立林长制智慧平台,以科技赋能林业治理。

  去年6月林长制智慧平台正式运行,实现智能查询、日常监管、调度考核等八大功能实现平台操作,做到实时监管、在线调度。据了解,这套林业智慧化管理曾在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作创新示范交流。

  目前,平台二期项目已经立项,计划投入1000万元,接入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地流转交易和古树名木保护等相关功能。同时结合数字政府建设,将数据中心向市级云平台迁移整合,实现数据汇聚共享。护林员李成林说,智慧林业平台像给我们护林员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哪里山林出了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同时接受平台指令,工作效率成倍提升。

  绿色发展美了环境富了百姓 

  实施林长制改革三年来,城乡绿量进一步增加。2017-2019年完成人工造林36.1万亩,占全省的五分之一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9%,比改革前提高0.3个百分点。薄弱地带进一步消除,全市30万亩芭茅山已改造26万亩,完成长江岸线生态复绿补绿1.2万亩,完成重要公路绿化388公里。

  林长制的实施让生态环境全方位提升。目前,安庆完成青山白化治理2021亩,拆除沿江湿地湖泊围网99.4万亩,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今年上半年PM2.5比2016年同期下降38%,空气质量优良率比2016年同期上升17.7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长江干流国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林长制不仅仅变绿了城市乡村,更让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推行林长制以来,安庆林业产业进入了快车道,2019年实现林业总产值451.5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40.2%。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建成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等高效林业基地133万亩,发展林下经济185万亩,怀宁县5万亩蓝莓基地规模在长三角地区最大;宿松县油茶基地已发展到13万余亩。三产融合步伐加快,全市新建三产融合示范点15个,三年来新增省级以上林业专业示范合作社18个、省级示范家庭林场15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1个、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174家。

 

杨亭村茶旅、林旅、果旅、文旅融合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敏/摄 

  推进林长制、做活“林文章”,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带来了新希望。突出产业富民,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经营模式,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等在贫困村、贫困户基本实现全覆盖。2017年以来,全市林业基地及产业发展带动42.6万户群众受益,其中贫困户10万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为解决贫困户问题,聘用6747名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占护林员总数的84.6%,人均年补助超过1万元,实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

  如何把生态环境变成老百姓增收的渠道,林长制改革起到了关键作用。村书记杨凯告诉记者:现在走的这各路之前也是荒山,杨亭茶场过去是集体林场,林长制让这里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茶园从原来不足30亩到现在的1000亩,产值从不到3000元到现在的200万元,集体增收130万元,资产从不足万元到现在突破1.2亿元。带动83户贫困户237人稳定增收,全部脱贫。

  据了解,杨亭村实施“一村四企”林长制试点,整合土地、政策、项目、资金和科技等要素资源,引进服务4家农林企业,做活“营林”文章。累计流转山场面积3600余亩,发展经济林和花卉苗木,举办采摘节、花展等,每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村里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集体收益超过150万元,

  在谈到实施林长制给杨亭村带来的变化时,村书记杨凯表示:实施林长制三年来,杨亭村发生了五大变化,一是支部强起来,二是环境美起来,三是产业兴起来,四是人所旺起来,五是百姓富起来。目前杨亭村旅游经济收益突破500万元,杨梅等特色采摘收入突破400万元,带动贫困户留守人员就业100余人,劳务用工收入突破200万元。

  绿色发展促进产业发展,绿水青山真的成了百姓的“幸福靠山”!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