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十四五”时期南沙经济总量力争达3000亿元

2021年05月12日 09:0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2日讯(记者 杨淼)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南沙与深圳隔珠江口相望,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且南沙作为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是一个拥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区域,广州南沙发展重要性显而易见。

  在“续写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活动广州南沙新区云座谈会议上,广州南沙区政府副区长孙勇在谈到“十四五”时期南沙区将如何高水平建设“三区一中心”时表示,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南沙区发展条件,今后五年南沙区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重大跨越,全区GDP年均增速10%左右,总量力争达到3000亿元。

  据孙勇介绍,“十四五”期间,南沙区将重点推进六大方面工作,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显著提升,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在环内湾地区一体化、“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打造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强化创新第一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主动融入湾区协同创新和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节点。一是构建以南沙科学城“一核”为引领的“一核两带三芯多极点”的科技创新空间格局。二是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按照“一体两翼三支点”空间布局,聚焦海洋、能源、空天、信息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和高层次科研机构。三是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提升“1+1+3+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四是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

  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创新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总部经济导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一是要做强高能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力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打造成为新兴支柱产业。二是要做大高质量的先进制造业,推动汽车、船舶、海工、装备、材料、信息等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南沙制造”新名片。三是要做优高品质的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四是要做精高效都市现代农业;五是构建陆海统筹的海洋开发格局,打造广深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六是优化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强化产业发展要素保障。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营造国际一流水平的营商环境。发挥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平台战略作用,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一是强化制度集成创新,推动自贸试验区扩容提质。二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营商环境创新引领示范区。三是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造大湾区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四是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五是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信用治理创新先行区。

  推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紧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区域合作新路径新模式,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深化与港澳合作,高水平推进粤港深度合作园,创建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强化与港澳联合科技创新;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打造内地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基地;完善便利港澳居民政策措施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二是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引入6条国铁,打造承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功能区。规划形成与广州中心城区连接的“两快一慢一预留”大容量轨道通道及区内“环+放射”城市轨道网络系统。推进高快速路及骨干道路建设,形成“七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布局。三是建设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建设为契机,优化调整万顷沙南部区域规划,发挥南沙作为广深合作“桥头堡”作用。

  加快集聚全球资源要素,建设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实施枢纽聚合策略,巩固提升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服务等枢纽服务能级,促进高端资源要素加快集聚、高效配置。一是强化国际航运枢纽能级,将南沙港区建成现代化综合性国际门户枢纽港。二是建设新型国际贸易枢纽,高水平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塑造综合保税区竞争新优势,强化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功能。三是打造金融开放创新枢纽,高起点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高标准建设国际金融岛等重大平台。大力发展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四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加快国际交往中心新平台建设。

  高标准推进现代化国际滨海新城建设,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着力补齐教育、医疗、民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依托山城田江海的空间形态,科学合理提升城市空间布局,塑造各具特色、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一城四区”组团式城市格局。二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打造优质均衡创新国际化教育新格局。三是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医疗中心,健全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创新医防协同等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大力发展智慧医疗。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续写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十四五”时期南沙经济总量力争达3000亿元

2021-05-12 09:0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