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高新区打造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4-02-27 09:3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敏)

沈阳高新区打造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4年02月27日 09:3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本报记者 孙潜彤

  让科学家拎包入住,成果快速转化。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沈阳高新区正在下一盘大棋。

  隆冬时节,沈阳高新区仍随处可见塔吊林立、灯火通明的建设场景,拔地而起的浑南科技城蕴含着勃勃生机。春节前,沈阳科技标志性建筑——科学家工作坊已封顶,上百名工人正进行幕墙安装和水电施工。中铁建工集团项目经理蔺建文说:“过几个月,科学家工作坊就可落成移交,为沈阳振兴点燃科技火炬,贡献精品工程。”

  锚定创新不松劲

  沈阳高新区正致力于打造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闫占峰说:“辽宁集全国之智、举全省之力建设沈阳浑南科技城,正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超前规划、科学布局,让这里成为科技创新的发动机、策源地和示范区。沈阳高新区心无旁骛、凝心聚力,紧扣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打好‘漂亮仗’。”

  2023年,浑南科技城开工基础设施项目24个,完成投资173亿元,两年累计投资近300亿元。

  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刚一亮相就有惊人表现。辽宁材料实验室一期交付运行、二期部分封顶,亚洲最大电镜中心投入使用;辽河实验室“液压人形机器人”等15项前瞻性技术启动研发。聚焦新质生产力,辽宁材料实验室6个颠覆性技术研究所分别在53个具体领域展开攻坚。材料量子调控研究所所长韩拯表示,颠覆性技术从生活到各领域的前沿应用都会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推动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师昌绪先进材料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沈阳燃气轮机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落地建设,为提升科学研究、产业创新、成果转化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撑。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来,沈阳高新区连续实现“撑竿跳”,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各类创新平台达373家。

  突破“卡脖子”技术

  沈阳半导体产业能形成与北京、上海鼎足而立的态势,离不开沈阳高新区崛起的IC装备产业集群。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突破‘卡脖子’技术,保障国家产业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公司董事长宗润福说,20多年来,企业连续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为中高端涂胶显影机的国内唯一供应商。企业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前道芯片制程领域用单片式清洗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纳米喷嘴工艺技术应用开发等方面实现重大创新。

  怎样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沈阳高新区探索重大创新平台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推动落地一批“硬科技”种子企业。“我们就是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技术下蛋’的获益者。”沈阳梅特科航空科技公司董事会秘书韩雪华说,企业从中科院金属所购买了专利技术,结合企业自有技术“靶向”攻关,取得了航空发动机等热端部件表面涂层技术的核心突破,为发动机提性能、延寿命、降成本,在国产大飞机跳动“中国心”(国产发动机)方面作出独特贡献。

  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表示,沈阳高新区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任有基础有优势,要聚焦建设科技创新的高地、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新兴产业的孵化地、深化改革的引领地。以中科院金属所、沈阳自动化所为代表的“国家队”在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制造领域引领了创新发展,龙头企业牵头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专精特新企业深耕细分领域。

  2023年,沈阳高新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接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11项,突破20项“卡脖子”难题,国产高端直线加速器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在IC装备领域,富创精密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光刻机主基板等关键零部件,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生命健康领域,东软智睿研发的极光智慧放疗系统打破国际垄断,产品性能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

  助力企业快成长

  从立项到投产,沈阳高新区烯材高性能石墨烯薄膜产业化基地用时不到一年。烯材科技(沈阳)公司总经理赵铂介绍:“我们的核心团队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及全国领军人才等组成。”

  人才,是沈阳高新区心心念念并孜孜以求的发展秘笈。这里的人才之优和年龄之轻,在沈阳市乃至辽宁省都令人羡慕。这里的高新技术企业、瞪羚及种子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沈阳一半以上,全区人口平均年龄仅30余岁。产业友好,首先是生态友好。“看一个地方有没有活力、魅力,要看年轻人多不多、新兴产业旺不旺。”浑南区委副书记傅立新多次对外推介浑南科技城的现代时尚气质。

  有“好生态”才有“好苗子”。沈阳高新区通过制度创新,持续为科技新苗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常态化受理、全流程网办等服务举措。将“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纳入首批“免申即享”改革清单。通过好环境好政策的助力,航空动力产业园企业进驻实现“一年即满园”。

  好生态看得见——让人才不愁生活,让成果不愁买家。近来,东北大学等大学科技园加快建设,双创载体达85家,人才家园服务事项扩展至42项,建成安居用房768套。建成院士和专家工作站16家,招引“带土移植”项目团队30个,全区高层次人才总数达到1403人。推动东北科技大市场等线上线下精准撮合对接科技成果,促成技术合同达167亿元,同比增长43%。

  “我们将围绕五大主导产业,聚焦‘一谷七园’建设,整合各方资源一体推进产业迸发‘新势力’。”沈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贵勇说。沈阳高新区在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群的基础上,建立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累计建设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载体87家,在孵科技苗企业6011家。高新区构建辽宁新松机器人等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8个。2023年沈阳高新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8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2家。这也带动了浑南全区奋进,科技型企业突破6200家、增长率超过36%,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总量达786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1亿元,同比增长68.8%。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