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跨境游热度攀升

2024-07-30 08:3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夏日清晨,在新疆霍尔果斯国际客运站旅客候车大厅售票窗口,前往哈萨克斯坦的旅客排起了长队。“中哈两国互免签证协定实行后,可以随时来趟说走就走的出境旅游。”来自乌鲁木齐市的马江河和朋友选择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作为首次出境游的目的地。

  中哈互免签证协定实施后,每天从霍尔果斯国际客运站乘坐大巴出境人数达到600多人,高峰时达1500人。每日均有旅游团出境前往哈萨克斯坦短途游。新丝路国际旅行社在霍尔果斯国际客运站设置营业点,面向国内游客推出了自驾游、三日游等旅游产品。“目前,前往哈萨克斯坦的自驾游产品很受欢迎,占出行游客人数的60%。今年公司计划成立中亚自驾俱乐部,推出四川、西藏、新疆到中亚国家的旅游大环线,带动更多人前往中亚旅游。”该旅行社负责人渊美说。

  2023年初,新的霍尔果斯国际客运站投用,可同时容纳2000人候车。该客运站负责人汪勇说:“客运站会根据客流量随时增开售票窗口。后续还将开通网上售票小程序。”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游客体验跨境一日游的重要场所。作为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建立的首个跨境经济贸易合作区,这里集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等于一体,中哈两国公民和第三国公民不用签证即可凭护照或出入境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出入,每人每天可携带8000元人民币的免税商品。

  该合作中心内连接通道的红蓝双色国界线,是游客拍照留念的热门打卡点。“跨过国界线即可一秒出境,还能吃到中亚五国的美食,购买各国商品,感觉很棒。”游客吴卫东说。

  今年以来,霍尔果斯发展旅游业又有新动作,由霍尔果斯市国际贸易商会牵线搭桥,首期与土耳其、伊朗等5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引入贸易商在霍尔果斯建设国家商务中心及国家商品馆。同时,积极开发霍尔果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跨地区、跨国界的三日游、七日游等13条跨境精品旅游线路。

  据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截至7月18日,今年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入境人员超60万人次,同比增长112%。

  新疆发展跨境游、边境游的优势明显。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持续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让通关条件更加便利、跨境旅游服务更加周到,助推跨境旅游“热起来”。今年上半年,新疆接待入境游客229.33万人次,同比增长120.49%;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7.68亿美元,同比增长252.43%,入境旅游热度不断攀升。

  5月19日,喀什地区一家旅行社接待了来自新加坡的134人旅行团,游客前往帕米尔高原、白沙山、喀什古城等景点游玩。

  今年以来,喀什地区开通了喀什市至吉尔吉斯斯坦、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至巴基斯坦客运班线。目前,当地聚焦《喀什地区推进“1+5”中亚旅游大环线实施方案》,从优化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跨境旅游合作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持续优化跨境旅游发展环境。

  “随着我国与中亚国家旅游升温,便利化出入境政策赋能,国内旅游企业很看好中亚旅游市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晓宇说,新疆区位优势明显,依托便捷的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网络,从跨境旅游的“口袋底”变成了旅游通道。目前,国内游客市场欠缺中亚旅游线路产品,需要旅行社到中亚形成丰富的线路产品,组织游客到中亚去,进一步带热新疆旅游市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余洁表示,目前,新疆通过指导霍尔果斯市创建国家级跨境旅游合作区,支持阿拉山口市、塔城市、吉木乃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等创建国家级边境旅游试验区,鼓励引导有条件的边境口岸城市发展跨(边)境旅游。联合人民银行新疆分行开展入境游客支付便利化工作,推动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配备外卡POS机1792个、布设外币兑换点65个。深化与中亚国家文旅交流合作,开展哈萨克斯坦旅游推介和B2B资源对接会、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地方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指导旅行社组团赴中亚国家开展线路产品调研等措施,不断提升国内游客去往中亚五国旅游的意愿。(经济日报记者 马呈忠)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疆跨境游热度攀升

2024年07月30日 08:3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马呈忠

  夏日清晨,在新疆霍尔果斯国际客运站旅客候车大厅售票窗口,前往哈萨克斯坦的旅客排起了长队。“中哈两国互免签证协定实行后,可以随时来趟说走就走的出境旅游。”来自乌鲁木齐市的马江河和朋友选择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作为首次出境游的目的地。

  中哈互免签证协定实施后,每天从霍尔果斯国际客运站乘坐大巴出境人数达到600多人,高峰时达1500人。每日均有旅游团出境前往哈萨克斯坦短途游。新丝路国际旅行社在霍尔果斯国际客运站设置营业点,面向国内游客推出了自驾游、三日游等旅游产品。“目前,前往哈萨克斯坦的自驾游产品很受欢迎,占出行游客人数的60%。今年公司计划成立中亚自驾俱乐部,推出四川、西藏、新疆到中亚国家的旅游大环线,带动更多人前往中亚旅游。”该旅行社负责人渊美说。

  2023年初,新的霍尔果斯国际客运站投用,可同时容纳2000人候车。该客运站负责人汪勇说:“客运站会根据客流量随时增开售票窗口。后续还将开通网上售票小程序。”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游客体验跨境一日游的重要场所。作为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建立的首个跨境经济贸易合作区,这里集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等于一体,中哈两国公民和第三国公民不用签证即可凭护照或出入境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出入,每人每天可携带8000元人民币的免税商品。

  该合作中心内连接通道的红蓝双色国界线,是游客拍照留念的热门打卡点。“跨过国界线即可一秒出境,还能吃到中亚五国的美食,购买各国商品,感觉很棒。”游客吴卫东说。

  今年以来,霍尔果斯发展旅游业又有新动作,由霍尔果斯市国际贸易商会牵线搭桥,首期与土耳其、伊朗等5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引入贸易商在霍尔果斯建设国家商务中心及国家商品馆。同时,积极开发霍尔果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跨地区、跨国界的三日游、七日游等13条跨境精品旅游线路。

  据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截至7月18日,今年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入境人员超60万人次,同比增长112%。

  新疆发展跨境游、边境游的优势明显。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持续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让通关条件更加便利、跨境旅游服务更加周到,助推跨境旅游“热起来”。今年上半年,新疆接待入境游客229.33万人次,同比增长120.49%;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7.68亿美元,同比增长252.43%,入境旅游热度不断攀升。

  5月19日,喀什地区一家旅行社接待了来自新加坡的134人旅行团,游客前往帕米尔高原、白沙山、喀什古城等景点游玩。

  今年以来,喀什地区开通了喀什市至吉尔吉斯斯坦、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至巴基斯坦客运班线。目前,当地聚焦《喀什地区推进“1+5”中亚旅游大环线实施方案》,从优化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跨境旅游合作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持续优化跨境旅游发展环境。

  “随着我国与中亚国家旅游升温,便利化出入境政策赋能,国内旅游企业很看好中亚旅游市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晓宇说,新疆区位优势明显,依托便捷的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网络,从跨境旅游的“口袋底”变成了旅游通道。目前,国内游客市场欠缺中亚旅游线路产品,需要旅行社到中亚形成丰富的线路产品,组织游客到中亚去,进一步带热新疆旅游市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余洁表示,目前,新疆通过指导霍尔果斯市创建国家级跨境旅游合作区,支持阿拉山口市、塔城市、吉木乃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等创建国家级边境旅游试验区,鼓励引导有条件的边境口岸城市发展跨(边)境旅游。联合人民银行新疆分行开展入境游客支付便利化工作,推动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配备外卡POS机1792个、布设外币兑换点65个。深化与中亚国家文旅交流合作,开展哈萨克斯坦旅游推介和B2B资源对接会、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地方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指导旅行社组团赴中亚国家开展线路产品调研等措施,不断提升国内游客去往中亚五国旅游的意愿。(经济日报记者 马呈忠)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