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苏州市市长周乃翔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1日在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周乃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市政府在中共苏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突出创新引领、聚焦转型、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等重点,团结依靠全市人民,真抓实干,克难奋进,推动“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取得了新的进展。
1.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9.8%;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1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2亿元,增长14%。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总产值达到3.6万亿元,增长3.4%;实现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产值1.4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提高到45.2%和43%。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58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5%。苏州高新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增省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区1个、示范试点企业114家。注重培育骨干企业,新增地标型企业4家。服务业提档升级,增加值增长10.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7%。苏州工业园区、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金融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增全社会融资4000亿元,金融总资产达到3万亿元,增长12%。商贸业稳步发展,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0亿元,增长13%。旅游业优化发展,实现总收入1569亿元,增长14%。吴中太湖旅游区、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获评国家5A级景区。国家城市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增长19.2%。软件产业产值达到1262亿元,增长25.1%。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7千公顷、高效设施农业面积4.1千公顷,高标准农田比重、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5%和87%。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专业大户和合作经济组织成为重要经营主体。地方粮食储备总量继续增加,新建域外粮食生产基地6.7千公顷。
2.开放创新取得成效。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3093亿美元。实现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85.8亿美元、离岸执行额46.1亿美元,分别增长53.2%和51.1%。苏州被列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提升择商选资质量,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到39.3%,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占到38.9%。第十五次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顺利举行,合作领域向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和社会管理拓展。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和太仓港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封关运作。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达到16.2亿美元,增长32.5%,总量实现全省“十连冠”。南北挂钩合作积极开展,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在全省共建园区考核中保持第一。对口扶持贵州铜仁、援建西藏林周、合作共建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等工作扎实推进。国际友好交往更加频繁,成功承办第四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和落实中国—东盟《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六次高官会、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高官会。对台合作交流取得新成果,我市成为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新增2个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海外人才中国创业示范基地。
持续深化各项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常熟市、太仓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认真开展。国有经济优化提升,全市国有资产总量突破1万亿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持续深化,共计减轻纳税人负担33.5亿元。金融创新成效明显,我市获准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和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全国股转系统首个路演分中心落户苏州高新区;新增金融机构38家、上市公司3家。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由年初的8716亿元增加到9954亿元。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大中型内资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所启动建设。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列入国家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苏州自主创新广场建成启用。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科贷通”共计为中小科技企业发放贷款80.9亿元;苏州高新区成为全国首个保险与科技结合综合创新试点单位。我市连续七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实施以质取胜、品牌发展和技术标准战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进展顺利,国家城市综合服务标准化试点一期项目基本完成。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保持全国城市第一位,苏州市和昆山市成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常熟市和昆山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太仓新区国家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获得科技部认定。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新增省“双创计划”人才102人,累计达到403人,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国际精英创业周系列活动取得新成效,首届技能英才周顺利举办,全国地级市中首个一园多区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落户苏州。
3.城乡一体步伐加快。新一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高铁新城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东部综合商务城、西部生态科技城、南部太湖新城、北部高铁新城建设进程加快,姑苏区资源优化整合初见成效,吴江区对接融入主城明显加速,“苏州湾”成为城市建设新亮点。苏州火车站综合改造全面竣工。太仓港疏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张家港疏港高速公路、常嘉高速公路昆山至吴江段、312国道苏州段分流线加紧建设。中环快速路及东环、南环、西环快速路延伸线工程抓紧实施。相城大道扩建基本完工,一批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完成。轨道交通2号线投入试运营,4号线及支线、2号线延伸线和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建设积极推进,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昆山花桥延伸线建成运营。苏南运河苏州段和杨林塘、申张线航道整治完成年度任务。《苏州港总体规划(2013~2030)》获得交通运输部、省政府联合批复。苏州港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完成货物吞吐量4.5亿吨,增长9.3%。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运行效益显著,智能电网加快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和吴中太湖新城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新增人防设施100万平方米。垃圾焚烧发电三期和餐厨垃圾收集处置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和环境卫生全民大行动取得实效,交通秩序、运管服务、人居环境、市容市貌得到改善。健全数字城管体系,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