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一片万钱”之称的海南沉香市场九成造假,沉香价格却一路“高歌猛进”,十年间价格翻至40倍。日渐稀缺的资源和不停增加的市场需求,让本用作香料的沉香变身“疯狂的木头”。业内人士担忧,海南沉香面临着空前的信任危机和行业崩盘风险,亟须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制假技术甚至让行家“走眼”
海南因出产极品沉香被冠以“香洲”美名。据《本草纲目》记载:“海南沉香,一片万钱,冠绝天下”。
自然瑰宝使得市场“闻香而动”。在海口市的海南古玩城内,6至8层均有沉香加工的各种产品销售,其中不乏50万元的“天价手链”,甚至爆出有500万元的沉香挂件。
作为我国沉香主产区的海南,已经死亡的老沉香木树根成为沉香玩家追逐的目标,把树根挖出来经过加工拿到市场去卖,就可获得数十倍的利润。然而目前其市场上存在的沉香鱼龙混杂,让消费者难辨真假。
海南沉香产业协会会长官茂有表示,辨别沉香的真假只能靠玩家的经验,目前市场上90%的沉香是假货或者劣质货,肉眼很难分辨。“关键还是靠烧的味道,假的烧出来有焦臭味。”官茂有表示,也正因为如此,辨识沉香会对原材料造成破坏,商家若是没有诚意,消费者实际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无法自行鉴别。
记者走访多家店主后发现,几乎每家店主都会告诉记者自己的沉香制品为“稀世珍宝”。沉香玩家陈林汉介绍,沉香入水后全沉为上品,叫做水沉香;半沉为中品,叫做笺香或栈香;不沉的为下品,称作黄淑香。“假沉香多半为水沉,比重上往往超过正常水沉,手感非常不自然,表皮也很黑。有的造假高手还加上一些木纹或者木斑,使得假沉香看起来很漂亮。”陈林汉说。
沉香玩家吴东说,即使入水后全沉也不能信以为真。现在的高压技术将一般木头压制,配上香料,改变材料密度,以假充真,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假沉香的造假技术越来越高科技,行业内来自越南的假沉香更是逼真,即使经验老到的行家也有走眼的时候。”他说。
市场炒作助推“木头也疯狂”
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一幅沉香雕仙山楼阁嵌西洋镜座屏以2070万元高价成交,一举打破国内沉香艺术品拍卖纪录。同年7月22日,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一件清康熙沉香木雕四臂观音像估价90万元至100万元,最终以远远高于估价的253万元成交。
除沉香制品的价格飙升以外,其原材料也价值不菲。记者了解到,除了加工的成品外,从树根上剥下来的沉香皮可以做茶,不起眼的一小包就能卖600元。砍剩的沉香木可以炼出沉香油,每克的价格也高达200元。
业内人士指出,沉香价格飙升的原因在于大量游资快速、深度介入其中。“一些投资人进入沉香行业后‘别有用心’,这几年沉香稀缺的报道比过去10年的总和还多,其目的就是引导价格上扬。”沉香商家陈广胜说,“沉香稀缺”的论调近年来逐渐从行业和珍藏品的领域,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传递,沉香价格被“炒起来了”。
海南沉香产业协会秘书长施淼认为,沉香并非不可再生,价格也并非只涨不跌。“行业背后存在很大风险,一般来说,沉香成长期需要10多年以上的时间,目前海南上等水沉年产量不超过2公斤。真正上等的水沉奇缺,投机者借机炮制沉香不可再生的言论。”
除此之外,资本进入市场后,从沉香收购到产品加工,再到包装,最后推向消费市场,其间需要经过多级经销商的周转,经销商层层囤货、层层加价,价格翻倍飙升。
制定行业标准 回归理性价格
业内人士介绍,沉香因其神奇高雅和珍稀难觅,在医药行业其价值堪称“钻石”,整个沉香产业更被誉为“摇钱树产业”和农民的“绿色银行”。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长久以来,沉香市场鱼龙混杂,缺乏透明的信息源以及监管措施,致使市场“跟风”严重。
官茂有表示,有关部门对沉香缺少相应的检测手段,这就导致市场上流通的沉香大多是通过各种手段加工、制造出来的。
陈林汉说:“缺乏认证手段,缺乏统一标志,缺乏树种来源的鉴别,这些都是沉香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长期下去,肯定会让整个产业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
在沉香产业日渐火热的同时,业内人士期盼建立行业规则,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沉香本身,重新了解传统的香文化,而不是将沉香神秘化,作为炒作牟利的对象。陈林汉等人呼吁,应尽快建立相应行业标准,通过行业协会的方式,推动沉香产业走向规范,避免出现炒作之后崩盘,造成整个产业大滑坡。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