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五大功能区,渝东北、渝东南地区是“全市一盘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两个地区分别定位为生态涵养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就是要求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在发展中加强生态涵养和保护、在生态涵养和保护中加快发展。
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生态环境较脆弱,既面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也承担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责任,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对这两个地区而言,最紧迫的是实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把涵养和保护生态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把渝东北地区建设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把渝东南地区建设成为武陵山区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首要的政绩。经济欠发达地区渴望加快发展,不发展老百姓肯定不答应,但问题是这些地区要的是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去实现发展?在并不具备上大工业条件的地区走传统工业化路子,搞重化工业,那是不顾实际的蛮干;以“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之名,引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盲目追求GDP,更是“扬短避长”、追求蝇头小利的短视之举。这样做,不仅不会使经济实现大发展,还会砸了手里的“好生态”这个金饭碗,浪费掉子孙后代的发展空间,以后花再大的气力、付再高的成本,都难以挽回。为避免这些教训,市委、市政府已从考核办法上作出重大调整,明确要求:对渝东北、渝东南要降低经济增长贡献度考核的指标权重,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与旅游发展类指标的考核权重。这是保护这两个地区生态环境的最大“优惠政策”。
保护好渝东北、渝东南的青山绿水,亟需这些地区的区县领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办法,做好生态涵养保护的关键工作。必须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三峡库区后续发展与连片贫困区扶贫开发并重。必须突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产品功能。必须突出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培养壮大有资源依托、环境水平高的特色优势产业。必须突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促进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延伸融合。
要求对生态涵养保护,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突出特色谋发展。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发展的概念,到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好生态也是生产力、生态产品也是好商品,保护绿色就是发展、破坏绿色就是破坏发展。因此,渝东北、渝东南地区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在保护、涵养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走绿色发展、集约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做好山水这篇大文章。对已存在但不符合新的功能区定位的产业,要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加以淘汰,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绿色产业,并引导超载人口有序实施梯度转移,减轻资源环境负担。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