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安徽经济调整升级五策

2013年10月08日 17:06   来源:安徽日报   

  在全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的大背景下,安徽经济运行呈现出新的态势,201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进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中部领先,我省经济运行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1.需求不振加剧,增长后劲不足。从投资看,去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步下滑,目前为21.6%,为近10年来最低。今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数增长8.3%,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项目到期未开工率为33.2%,到期未竣工率接近50%,项目进度明显放缓。受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21.3%,低于过去5年平均增速15.3个百分点。从消费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增幅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出口看,上半年出口增幅高位回落,由一季度的98.1%回落至44.2%,建材、轻工、服装等刚性需求产品出口增长均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调。当前,全球失业率居高不下,欧美等国贸易保护倾向更加明显,特别是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幅度超过2%,已逼近出口企业所能承受的极限,保持出口增长的难度在增加。

  2.工业增长出现分化,部分企业困难加大。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年底下降2.1和1.7百分点,工业增长虽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但增速下滑趋势延续。同时,相比于去年,工业行业增长出现分化。家电业生产形势出现好转,电冰箱和空调产量由负转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仍在高位,但增幅收窄;煤炭、钢铁、建材、化工等产业仍面临较大困难,部分企业增产不增收,甚至亏损。煤炭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前5个月亏损达12.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38.6亿元;马钢在去年大幅亏损基础上,上半年累计亏损2.7亿元;水泥行业产量增长19.8%,利润仅增长2.4%;铜陵有色销售收入增长28.2%,但利润下降34.8%。中小企业受市场需求总体不旺,以及用工成本、资金成本、销售成本不断攀升影响,利润空间大幅下降,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据调研,已出现部分中小企业减产减员情况。

  3.主体税种增长放缓,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去年以来,受经济增长减速影响,财政收入增长放缓。 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增速为14.9%,比2011年下降了12.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财政收入增幅下滑趋势仍在延续,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760.6亿元,增长10.8%,增幅分别比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回落4.1和1.4个百分点。五大税种合计仅增2.2%,比上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上半年财政增收主要来自非税收入和房地产税,未来,财政收入持续高增长面临严峻形势。同时,财政支出却刚性增长,尤其是县区支出增长明显,上半年增幅达到21.1%。在上半年中央财政收入仅增长0.1%的情况下,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压力在增加。今后,“过紧日子”和“集中力量办大事”将成为各级政府财政工作的主基调。

  4.承接产业转移势头放缓,比较优势逐步弱化。当前全国区域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势头放缓。上半年全省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4800个,实际到位资金3091.6亿元,同比增长27.3%,相比2010、2011年50%左右的增速大幅回落。今年以来,我省企业招工难、技术工人短缺现象更为突出,受社保成本高于沿海地区的影响,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增加;同时,在土地指标和环境容量空间均受到较大限制情况下,省外实体企业产业转移意愿普遍降低,制造业产业转移增幅下降明显,省外资金更多投向服务业尤其是房地产开发领域。另外,发达地区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势资源回归,也对我省承接产业转移造成冲击。

  针对上述新情况,我们提出五个对策建议:

  对策一,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当前,我省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加快发展仍然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加快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思路,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调整政府考核评价指标和办法,引导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项目是经济活动的载体,不仅要注重规模的扩大,更要突出质量的提升,大力推动项目提质提效。坚持增长见实效,群众收入有提高。

  对策二,高度重视存量的调整。当前,结构调整要紧扣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比较优势,以全球视野谋划一批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兼并重组项目。协助经营困难的大型企业挖掘资源潜力,延伸产业链条,组成战略联盟,增强竞争力。整合、盘活财政资金,尤其是闲置、沉淀在一些项目中的资金,集中财力支持重点产业和领域。引导省内金融机构开展业务调整,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加大对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好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整顿,注入优质资产,增强融资能力。盘活建设土地存量,提高土地持有成本,坚决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土地进行清理,严格督促企业按合同约定开竣工。

  对策三,积极推进民间资本放开。紧密结合当前国家重点支持金融、能源等领域开放的机遇,抓紧制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鼓励条件成熟的城商行、村镇银行引进民营企业入股,加快形成多元化股本结构。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电网、煤炭、天然气管网、新能源发电等领域,参与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和太阳能示范村建设。推动医疗保健、教育培训、文体设施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支持。

  对策四,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积极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能源消耗小、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以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支持开发区整合,按照产城一体的发展理念,加强开发区公共配套,增加教育、医疗卫生、休闲设施、公共交通等设施布局,改善开发区生活、娱乐等配套软环境,不断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

  对策五,壮大企业家队伍。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企业家是宝贵的资源。我省应以合芜蚌人才特区建设为契机,大力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利用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示范效应,面向国内外集聚产业领军人物,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加快推进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建设,完善具有区域特色和专业技能的产业工人培训体系。为大学生创业在工商登记、税费减免、信贷等方面提供便利。

  (省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执笔:胡再生 夏兴萍 王业春 王娟 窦瑾)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