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将迎来我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2.72%,相当于每8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到2015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1500万,到2020年将达1700万人。我省老龄化趋势日趋加剧,养老问题愈发凸显。
民办“机构养老”是养老体系的重要部分。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我省早在2011年就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两个《意见》都对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释放了诸多利好信号。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亟待我省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民办养老院“住不进”
9月25日,新乡市夕阳红养老院,75岁的姜大妈正和三位老人在房间里打牌,来看她的女儿在一旁“观战”。“父亲去世早,我妈在家孤单,心情不好总是哭。去年给她挑选了这家养老院,节假日接她回家。谁知刚开始她不愿来,现在却不愿回家。我老了也要来这儿。”姜大妈的女儿笑着说。
记者还见到了夕阳红8年前刚开业就入住的王香如老人,她今年已经91岁高龄,但身体硬朗,“幸亏来养老院,生活舒心身体也好。”老人说。
夕阳红养老院共有100多个房间,330位老人,全部满员,还有30多位老人排队等着入住。院长朱永红说,近年来,到养老院养老被更多家庭接受,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城镇养老床位占总床位数比重较小,仅占16%,造成一床难求的现象。”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田开胜说。我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3700多个,总床位近29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4张。其中公办老年公寓11家,民办老年公寓550多家(床位6万多张)。按照国家“十二五”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每千名老人30张床位,而我省养老床位还有16万多张的缺口。
●养老护工“招不来”
每天,开封市五福爱心护理院的护工王丽萍要照顾8位老人饮食起居,直到晚上才能交接班。54岁的王丽萍不怕苦和累。有的老人长期生病脾气暴躁,把她气哭过好几次,她也曾想撂挑子不干。可当老人们把子女送来的好吃的留给她,看不见她就到处找时,王丽萍的心软了,“谁都有老的时候,她们就是我的亲人,不忍心离开。”说着,她哽咽起来,一旁90多岁的沈大妈赶紧拿出手绢给她,自己也抹起了眼泪。
护工紧缺是众多养老院的一块“心病”。开封市龙华老年康复颐养园从开业以来一直缺护工,来应聘的有的已经60岁,有的不识字,不会填写交接班报告。“但还是留下了,不然没人干,找不到合适的人手。”园长杨云君很无奈。
按照有关规定,一名养老护理员照顾3名老人,但由于人手紧缺,一些民办养老院的护理员一人平均要照料5至6名老人,有的要照看10多位老人。据统计,全省现有约1.7万名养护人员,其中90%以上没有执业证书,年龄较大,缺乏专业护理知识。而养护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偏低,招不来人也留不住人。
●我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
今年8月底,郑州市明确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新增一张床位,最高可获补贴3000元;洛阳市对于民间资本参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站点建设,符合条件的将给予出资方5万~20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补助……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我省在行动。
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仅2012年社会资本投入就达7亿元,新建机构50多个,建成后可新增床位1万多张。我省还推行养老服务执证上岗,将在全省建若干个养老护理行业培训基地,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
但目前,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对养老机构养老服务需求量很大,而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明显不足,只有依靠加速发展民办养老院来弥补。随着我省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养老市场的需求会急速释放,民营养老院将会在“养老蛋糕”的分配中,占据重要一块。
田开胜说,我省已明确,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