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15分钟文化圈 8000多支文艺队伍活跃基层

2013年10月15日 17:04   来源:青岛日报    王 娉

  记者日前从市文广新局获悉,目前全市常年活跃在基层的群众文化队伍已达 8000多支,成为活跃市民文化生活的生力军。正是这样广泛的群众文化基础,使我市成为全省今年入围十艺节“群星奖”决赛项目最多的城市。

  我市有合唱、舞蹈、小品等三个门类6个作品入围十艺节“群星奖”的决赛,这些作品全部由基层文化工作者自编自创自演,虽然是群众文化,却都达到了专业水准,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这些成果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市投入11亿元新建、改扩建了全部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村文化活动室,提前一年实现了中央要求的 “一镇一站、一村一室”的目标。在全面覆盖达标的基础上,又改扩建了综合文化站38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1073处,使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站舍平均面积超过800平方米,设置率和功能完备率达100%。我市还先后投资 7000万元对人民会堂、青岛音乐厅、四方剧院、李沧剧院、青大剧场等公益文化场馆进行了改造,使全市大中型演出场所的布局更加合理,特别是原先几乎“无处看戏”的北部城区的居民也有了家门口的剧院。前不久,李沧区教育部门在李沧剧院举办教师节颁奖典礼,焕然一新的剧场环境令人们赞不绝口。正因如此,我市为十艺节提供的文化演出场馆,数量最多、环境最好。

  覆盖城乡的四级文化服务网络层层衔接、环环相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王纪刚曾自豪地对记者说,我市的“15分钟文化圈”早已形成,而且在局部区域,密集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已经送到了市民家门口,便利到或许连15分钟也用不了。比如,市南区投资9亿元建成65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演出、展览、比赛、展示四大板块活动带动社区文化活动全面开展,形成了“一社区一特色”的品牌格局;再比如,在城阳区后田社区内,一条由社区投资1.5亿元建成的油画街,配备创作交易中心、高档画室、艺术沙龙、彩色画廊等,社区居民可以免费在此学习油画。

  与完备的硬件设施相适应,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也日益丰富。据了解,全市各级文化部门年均组织较大规模群众文化活动1万余场,区市两级每年送戏下乡下基层3000多场次。为了既让群众成为公共文化的享有者,也成为公共文化的参与者,我市组建了由1200多名群文辅导员组成的群文辅导团,他们依托120个市级、区级示范辅导点,每年培训文艺骨干及群众10万余人次,并由此组织起了8000多支群众文化队伍常年活跃在基层。

  据透露,在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我市今后还有大动作,青岛文化中心、市老年活动中心、市科技馆等新建项目和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少年宫红领巾剧场等改扩建项目已列入近期计划;各个区市都将拥有市民文化中心,目前,城阳区百姓乐园已建成开放,胶州市、崂山区市民文化中心计划今年投入使用,即墨市、莱西市文化中心将于2015年竣工,其他项目将于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些新规划建设的市民文化中心,将成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新引擎。(记者 王 娉)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