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仲裁院揭牌 沪商事纠纷仲裁将更专业化国际化

2013年10月23日 11:07   来源:解放日报   

  昨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院揭牌。今后,该院将为自贸区内当事人提供零距离仲裁咨询、立案、开庭审理等法律服务。

  “这是自贸区法制环境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消息一经公布,即刻引发业内热议。对此,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认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院的设立,将不断提升上海商事仲裁专业化、国际化程度。

  商事纠纷仲裁解决,省时省力

  市政府制定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明确,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发生商事纠纷的,可向法院起诉,也可按照约定,申请仲裁或者商事调解。

  “商事纠纷通过仲裁解决,既是国际惯例,对于企业来说也更加省时省力。”法律专家介绍,与法院诉讼相比,仲裁实行一裁终局,能够满足高效率、快节奏的需求。同时,仲裁过程中的专家裁判,也能够适应案情复杂、科技含量高、法律问题新等情况。为应对自贸区运行后必然出现的仲裁需求,市政府在自贸区筹建阶段就及时谋划试验区内国际商事仲裁的工作平台,决定由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院。

  为何选择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自贸区设立仲裁院?据介绍,该仲裁委员会是本市著名涉外仲裁机构之一。从受理案件看,案件当事人遍及全国各地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仲裁员的国际化程度也位居全国之首,其中外籍及港澳台仲裁员199名,约占32%,分布于38个国家与地区。“这些优势为新成立的仲裁院在自贸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丁伟表示。

  涉自贸区仲裁案需专业服务

  “自贸区的运行为打造上海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丁伟说。首先,自贸区的运行将催生一大批国际、涉外商事仲裁案件。自贸区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扩大开放的各类政策措施所产生的“磁吸效应”,将大幅提升国际投资、贸易的交易量,各类国际、涉外商事纠纷也不可避免地增多。而国际、涉外商事仲裁所特有的程序简便、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保护当事人商业秘密等制度优势,是其他争议解决途径不可比拟的,这使得其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解决争议的首选。而从有影响的自贸区运作来看,往往都会打造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比如新加坡、香港都喊出了建立亚洲仲裁中心的口号。

  其次,自贸区的运行还将衍生一系列“涉自贸区仲裁案件”。丁伟说,在自贸区内,90多项先行先试的事项中包含了一系列对外资开放的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涉及投资、贸易、金融、航运等领域的方方面面。这些试验将衍生出一系列仅在试验区28.78平方公里内产生的民商事仲裁案件,这类只产生于自贸区,具有专属性、排他性、独特性的案件可称为“涉自贸区仲裁案件”。“涉自贸区仲裁案件”种类很多,仅在投资领域服务业的扩大开放领域,就将产生金融服务类、航运服务类、商贸服务类、专业服务类、文化服务类、社会服务类等六大类。“这些都需要更加专业的仲裁服务。”

  目前,该仲裁院在自贸区内承租外高桥大厦250平方米办公场所开展业务,将为区内企业提供就近、便捷的服务。

  仲裁规则要有更大开放性

  “自贸区运行对仲裁员的专业化能力以及仲裁机构的国际化程度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丁伟介绍,总体方案要求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和法制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这就要求我们的仲裁规则要有更大开放性,仲裁员更具国际化水平,与国际仲裁规则和水平相接轨。”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院的设立是上海商事仲裁发展新的里程碑。”法律专家建议,积极探索和研究争议解决途径和形式,进一步创新自贸区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