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以来,海南多个城市同步出现轻度污染,以环境优良著称的海南岛惊现“雾霾”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环保专家分析,大气远距离迁移,逆温天气空气流动性差,本地污染源等因素叠加是造成海南空气污染的三大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优良环境是国际旅游岛的含金量所在,尽管出现空气污染只是偶发现象,但应居安思危,加强环保建设。
海南多个城市同步出现轻度污染
进入10月份以来,海南海口、三亚、琼海、万宁、澄迈等多个城市连续同步出现轻度污染现象。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9月30日~10月6日,海南海口市仅2天空气质量为优,有3天 出 现 轻 度 污 染 , 臭 氧(O 3 )和PM 2 .5是首要污染物。澄迈县有1天出现轻度污染,PM 10是首要污染物。10月7日~13日,海口市仅1天空气质量为优,有1天出现轻度污染,万宁市同样有1天出现轻度污染。10月14日~20日,海口市再次出现1天轻度污染。
此后,海口、三亚等多地连续多天出现轻度污染现象,10月24日,海口空气污染指数一度达到134、PM 2.5达到102;三亚空气污染指数达到125、PM 2.5达到95。
据了解,从今年8月份起,海南省空气质量优级天数总体呈现下滑趋势,其中,8月份优级天数总体为97 .7%,优级天数较7月份下降了2.1个百分点;9月份,优级天数总体为83.2%,与8月份相比,优级天数比例下降了14.5%,良级天数主要受可吸入颗粒物(PM 10)、细颗粒(PM 2.5)、O 3影响。
市民和游客对于海南轻度污染的直观感受是天空“灰蒙蒙”“有雾霾”。尽管各地环境监测部门及时回应称,空气中的水分并没有达到雾的要求,而且空气中并没有夹杂大量尘土,称为雾霾和尘霾均不科学,但这一解释并不能消除人们的紧张情绪,有媒体、网民称“连海南都雾霾了,已无处可逃”。
业内人士分析,一向以好生态闻名的海南岛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势必对海南旅游业、房地产业产生巨大打击。
三大因素导致空气污染
为回应公众关切,海南省国土厅委托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紧急研究和分析,通过还原90多张空气轨迹图,综合相关监测站数据等得出结论:大气远距离迁移,逆温天气空气流动性差,本地污染源等因素叠加是造成海南空气污染的三大原因,其中大气远距离迁移是主要原因。
第一,大气远距离迁移,带来大量污染物。综合今年10月1日的大气环流路径分析,海南岛上空的气团主要来自华中和华南等重度污染地区,24日当天,海拔1000米以上的五指山阿陀岭监测站监测到空气污染指数达到143、PM 2.5达到109,数据也比平常高出3倍-7倍,而PM 2.5甚至超过海口和三亚“阿陀岭地处热带雨林深处,无任何污染源,污染程度比海口、三亚都高,这是证明海南岛的污染来自大气远距离迁移的重要证据。”海南省环境科学院院长岳平说。
第二,局部地区出现逆温,空气无法正常流动。正常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低层大气温度比高层高,“头重脚轻”时,大气层产生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疏散,而进入10月以来,海南各地多次出现逆温现象,高空温度高于低空温度,空气很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第三,本地污染源加重空气污染程度。10月份以来,海南进入旅游旺季,人流车流逐渐增多,机动车尾气、道路灰尘、建筑工地扬尘等情况增多,加之琼海、万宁等地烤制槟榔、焚烧秸秆,使得空气污染指标更加活跃,进一步加重了空气污染程度。
岳平说,目前国家将空气质量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6个等级。除非对空气特别敏感的人,轻度污染对人几乎没有影响,大可不必担心。
偶发现象也应防微杜渐
业内人士指出,优良环境是国际旅游岛的最大卖点和含金量所在,在不能规避大气远距离迁移和逆温现象出现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降低本地污染物排放,做好环境保护,防微杜渐,确保海南生态环境优良。
据岳平介绍,海南天气受到风团影响明显,如果风来自海上,各地空气质量就很好,有时候PM 2.5只在5至6左右,空气质量可天天达优级;如果吹北风,内地大量污染物就会在海南聚集,往往出现污染天气。“海口前300天只有9天出现轻度污染,零星现象不能代表整体”,岳平说,出现轻度污染只是偶发现象,“在无法控制大气迁移和逆温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本地污染物排放。”
海南省旅游协会秘书长王建生也指出,近年来海南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旅游项目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不可小觑,“每年光是几千万辆旅游通勤车就要排不少废气,更不用说建筑垃圾粉尘了”,他认为,未来发展旅游经济时,一方面要加强环境评测,让旅游开发处于生态环境承载量范围之内,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节能减排,推行节能环保材料,在景区运营过程中,使用清洁能源作为交通工具,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同时,还应加强市民、游客的环保意识教育,“不能看着环境好就不保护。”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健春则表示,要使海南空气质量环境继续保持一流水平,必须强化和完善建设项目环评,遏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同时,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狠抓大气污染防治。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