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枸杞协会:诺木洪枸杞产业的“发动机”

2013年11月05日 06:45   来源:青海日报   

  一年一度的盛夏,地处都兰县宗加镇的诺木洪都会引来六、七万之众的枸杞采摘工、收购商,当地人形容七、八月间的诺木洪就像一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闹市。

  深秋的诺木洪安静下来了,十万亩枸杞田里的枸杞枝头挂着等待采收或因人工费用贵将被弃收的第三茬枸杞果,宗加镇的主街道上人迹寥寥,喧嚣已去。趁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10月24日,按照省供销社今年侧重对边销茶、冬虫夏草、枸杞、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经纪人进行培训的要求,省供销社枸杞协会在诺木洪农场举办中级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向经纪人讲解经纪人业务技能、法律常识以及枸杞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等知识。

  参加这次培训的50名经纪人都是诺木洪地区种植和经销枸杞的大户,他们对诺木洪地区乃至全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带动作用。马建里是德建枸杞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种植了100亩枸杞,还有自己的筛选、烘干加工厂。由于在种苗、施肥等方面一丝不苟,他种的枸杞平均亩产达到400多公斤,亩均收入6000多元。

  从种植到采收,雇佣农工100多人,今年仅人工费就支出了80多万元。10月24日,记者在马建里的枸杞加工厂看到,已经烘干的枸杞正通过筛选机被分成不同的等级,场院里堆满了小山似的枸杞,20多名农工正在打包装箱,准备发往省外。他告诉记者,加上代加工,他今年的枸杞加工量达到1300多吨。为了提高枸杞的附加值,他正准备注册自己的商标,并在济南、上海、北京等一些大中城市设立销售门店。他说,这样比卖给来地头收购的经销商的价格每公斤可高出七八元。

  年逾花甲的张洪德是诺木洪农场的老农工。他回想十多年前刚开始种植枸杞的时候,一斤枸杞才卖2元多,人工费每亩只有10元,一年收入五六万元心里就挺满足的。现如今,他种了60亩枸杞,年收入最高时超过了100万元。他通常雇佣二三十个农民工,采摘季节多达七八十人,带动了不少农民致富。记者在老张家的枸杞地边看到一个沼气池,他说这是专门为给枸杞进行叶面施肥挖的,他很重视“绿色、有机”,从不给枸杞喷农药。为了保证质量,他建立了自己的加工厂,自家的枸杞种植、采摘、烘干、筛选、销售一条龙,年产量达到70吨,高品质的枸杞直接销售到上海、山东、大连等地出口商手中。

  “从培训、种植、销售、信息等多方面为会员服务,是协会的应尽之责。去年枸杞协会培训了50名初级农产品经纪人,今年又培训了50名中级经纪人,他们在枸杞销售中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现在,诺木洪地区枸杞协会会员发展到150人,有枸杞专业合作社40多个,枸杞产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左右,带动了2000多农户增收。”省供销社枸杞协会会长薛军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这次培训更重要的是总结枸杞种植、销售过程中的得失、困惑,帮助枸杞经纪人和合作组织提高自身素质,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规律,传递生产信息,密切产销关系,带领会员共同抵御诸如收购商操纵价格等市场风险。根据会员提出的种植、采摘、销售等环节资金紧缺的问题,协会义不容辞地当好枸杞种植户和经纪人的桥梁和后盾,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目前正在与相关银行协商短期小额贷款问题。他说,虽然诺木洪的枸杞近年来名声鹊起,但是由于交通、品牌、销售渠道、深加工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并没有明显的产区优势,协会以后将在这方面多动脑筋,为诺木洪枸杞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倾心尽力。(作者:卢海)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