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三无"作坊屡禁不止 豆制品基地建设缓慢

2013年11月08日 10:35   来源:新安晚报   

  合肥市政府部门出重拳打击了问题严重的“三无”豆制品作坊,市民在叫好的同时也表示了担忧:一些城中村内的“三无”作坊,不仅数量多,而且经常死灰复燃,光凭打击能让“三无”作坊销声匿迹吗?有市民建议,“能不能让一些有质量的三无作坊‘转正’,聚成正规豆腐基地?这样市民就能真正吃上放心豆腐了。”

  记者调查发现,在2003年,合肥市相关部门就在4个区规划了4个豆制品生产基地,可漫长的10年过去了,现在只有一个豆腐基地建成投入使用。“黑豆干变白”,路还很漫长。

  暗访 “三无”作坊屡禁不止

  前日下午,按照市民爆料,新安晚报记者来到位于省城郎溪路与合裕路交口附近的邓老坊村,这是个“豆腐村”,里面有不少豆制品小作坊。

  一位中年女子拎着两袋豆干走进了村,记者一打听,才知道她是城中村的居民,豆干是从外面买回来的。“我们不吃这些作坊里的豆腐,你去看看就晓得了,很多作坊里的环境简直不能看。”记者从村西头走到村东头,沿路看到了十几家豆腐作坊。在一家臭水沟旁边的豆腐作坊,男主人正忙着摆放豆干,已经制作好的豆腐果就晒在地上。男主人告诉记者,他搬进这村里的时间并不长。“我租的这处房子,以前就是做豆腐的,后来他被查了,就搬走了,现在我来做。”

  记者获悉,2011年,政府部门就清查过邓老坊村内的豆腐作坊,当年就清查了40多家。可是,两年过去后,村内的豆腐作坊又兴旺起来了。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小作坊主表示,他们生产的豆干便宜,在大市场内很受欢迎,不愁批发不掉,所以他们“总要想点办法偷着干”。一名小作坊主告诉记者:“我祖辈都做这个,干不了其他活,政府不让我干,我可真没活路了,我只能偷偷干。”

  设想 小作坊进驻正规基地

  合肥质监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合肥豆制品小作坊为数众多,达不到食品产业的规模资质,无一例外都是“三无”的。“对于三无作坊,卫生条件非常恶劣的,肯定坚决要取缔。可有些作坊虽然无证,但自身卫生等条件较好,这不应取缔,应该想办法让其规范起来。”管辖淝河路的质监部门负责人说。

  其实,合肥有一个正规的豆制品集中生产区域,它就是蜀山区豆制品生产基地,位于蜀山区新产业园区,占地20亩。这个园区内集中了70家豆制品小作坊。

  “这些作坊由一个大型的豆制品企业带动,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供水电气、统一污水处理、统一物业管理、统一卫生标准、统一安全标识。”合肥市商务局相关人员介绍,“而且每年政府都会对这个基地补贴,所以以前的小作坊都放心生产。”

  记者从蜀山区豆制品生产基地了解到,基地内70家小作坊,原先多是蜀山区“豆腐村”东新庄内的作坊。当年东新庄内小作坊环境非常恶劣,备受市民诟病。在蜀山区豆制品生产基地建成后,政府部门将东新庄等处53家具备一定规模和基础的小作坊签约入驻基地,实现食品卫生、工艺流程标准化生产经营。对生产技术成熟、产品卫生与质量较好,但无证经营的作坊,限期整改补办各种手续,其他无证小作坊全部予以取缔。

  调查 四大基地只建成一个

  有好的场地,不需要与质监部门打游击,一些上规模的“三无”作坊也期待能够“转正”。合肥市淝河路一个豆制品作坊主曾告诉记者:“我是从淮南来这边做豆腐的,现在我都雇佣10多个工人了,如果我能进正规的基地,租金不要那么高,我肯定是巴不得去的啊。”

  蜀山区豆制品生产基地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基地内的厂房已经全部满员。除了蜀山区,合肥其他区有没有正规的豆制品行业集中区域呢?记者了解到,早在2003年,合肥就开始探索把全市400多家豆制品小作坊集中管理,于是确定了四处地点作为豆制品生产区域:蜀山区的东新庄村、庐阳区的四里河村、瑶海区的站塘村、包河区的王大郢村。

  近日,记者来到王大郢村,从当地社居委获悉,2003年,政府部门确实拨了20亩地,用于建设豆制品生产基地。该基地用房于2006年建成之后,恰遇金寨路高架拆迁,金寨路兽药市场内的经营户纷纷搬进这个基地。原先规划的豆制品基地一下变成了兽药市场。之后再也没有成为豆制品基地。

  记者了解到,不独是王大郢,庐阳区四里河村、瑶海区站塘村的豆制品基地从规划之后,10年来也没有建成。

  对策 县区要给土地给政策

  除了蜀山区豆制品生产基地之外,其它3个基地为啥迟迟不能建成?对此,合肥市商务部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要建成一个生产基地难度确实很大,“涉及县区要给土地、政策。”商务部门近期内也没有新的豆制品基地建设规划。

  记者从合肥市质监局获悉,国家《食品安全法》正在修订之中,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饮店和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办法被授权于省级人大常委会或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如果地方法规制定出来,小作坊的管理就会有法可依,更加规范。(向凯)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