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9个月新登记商事主体增长96.5%

2013年11月11日 13:03   来源:南方日报    杨磊

解读前三季度经济指标

  深圳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透露,过去9个月,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增长96.5%,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一个城市中的企业数量猛增会带来什么改变?深圳大学教授袁易明认为,最大的改变在于激发一个城市的创富能力和效率。

  商事主体增多说明了什么?

  这意味着改革创新依然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红利”,也说明民间资本十分充足

  从3月1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截至8月31日,深圳全市新增商事主体超过20万户,绝对数量为去年同期的2.27倍,其中私营企业数量、中小企业数量、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分别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98%、95%、93.6%。

  根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徐友军此前披露的数据,到今年底,深圳全市的商事主体数量有望突破130万,按照深圳1500万的人口基数测算,平均每11个深圳人,就有1人在当“老板”。如果将工商登记统计口径外的经商者加上,“老板”的比例将会更高。

  企业数量的大幅攀升说明了什么?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这意味着改革创新依然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红利”。商事等级制度改革降低了市民从商的门槛,过去市民有钱没地方投,办企业成本又太高,于是只能去买房、买股票。另外,企业数量的攀升,也说明民间资本十分充足,经商没有资本,肯定做不成。

  袁易明认为,企业数量短时间内的爆发式增长,说明民间对于经商有热情,只是过去这样的热情被营商政策抑制住了。同时,政策的改变并不必然带来数量的增加,起到决定因素的,还是市民对深圳经济的预期。“如果办企业赚不到钱,政策再好也没人愿意投钱。”袁易明说,政策的变化,加速了市民将“赚到钱”的预期变为行动的过程。

  企业变多能带来什么好处?

  企业数量的增多,会直接带来政府税收的增长,以及持续供给的就业机会

  衡量一个城市商业氛围的重要标准,就是单位土地面积内容纳的企业数量。徐友军在介绍商事登记改革成果时,会将深圳的商事主体数量同上海、北京做比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数量的增多,会直接带来政府税收的增长,以及持续供给的就业机会。

  如果一家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130万个企业,就是130万个就业岗位,将企业的规模扩大10个人,深圳人就不会失业。尽管有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甚至更高比例的中小微企业,熬不过三五年,但只要盈利的企业在增加,仍能带动政府税收的增加。

  另一方面,以企业创富为基础的城市财富增长,大头还是落到了创富者身上。在徐友军看来,这样的变化,可以打破阶层固化,让更多中小微企业通过竞争脱颖而出,更多低收入者通过努力进入中等收入阶层,社会结构将从金字塔型转变为橄榄型。而在社会学看来,这样的财富分配结构,最有利于社会稳定、理性与和谐。

  宋丁说,当越来越多人把钱从银行取出来去办企业,把钱从投资股票、房产转向办实业、做服务业,城市的经济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一个更加稳定、更可持续的经济模型将建立起来。此外,企业增多还会倒逼金融机构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来获利,而不是躺在巨额存款上赚大钱。

  袁易明更加看重市场经济活力的释放。他认为,企业多了,竞争自然更加激烈,而足够多的竞争,会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随着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市场经济创富的能力和效率也会提升。

  政府该如何应对新的形势?

  政府应“扶上马,送一程”,进一步完善营商制度,建立更加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只是解决了企业登记注册的门槛,政府要想从企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就必须有更多动作。在官方披露的统计数据中,超过九成的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按照近几年市场传递出的信息,这样的企业在创业期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宋丁说,要让中小型企业能够活下来,政府应“扶上马,送一程”,进一步完善营商制度,建立更加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创业是创业者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本事活不下来,创业者也就认了,如果因为环境不公平,创业者就会抱怨了。”宋丁说,如果出现创业大量失败的案例,这个城市的竞争力必然不会好。

  袁易明为政府的应对提出了三个方向,一个是竞争规则的确立,政府在提供各类扶持政策的时候,要一视同仁,甚至要给小微企业更多倾斜。二是扶持引导,中小微企业初创期,缺资金、缺市场,同样缺信息。一些创业者“埋头拉车”,根本看不清方向,找不准盈利的空间。政府有义务做一些调研,搞一些监测,提供一些信息,避免企业走弯路。三是弥补不足,任何企业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公共配套,教育、医疗、交通资源如果跟不上,人才肯定不愿意来。

  创业狂潮如何影响市民生活?

  在深圳,创业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都是深圳创业狂潮带来的影响

  在来势汹汹的创业狂潮带动下,普通市民的生活会发生哪些改变?对此,宋丁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他的一个朋友从事电脑动漫设计,看到深圳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他就琢磨,能不能在退休之后继续发挥“余热”,通过办一个培训班,专门教老年人学习用电脑制作动漫。这仅仅是一个想法,但经过调研,周边居然有不少老年人表示感兴趣,也愿意花钱学。

  宋丁认为,这个案例充分说明,有些时候并非有需要才产生供给,供给同样能够制造需求。“大量企业注册登记后,必须要在竞争中找到空间,才有发展的可能。”宋丁说,创业者找寻空间的过程,就是在创造新的供给。从市民和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新的变化,生活品质将进一步提升。

  创业狂潮还会席卷更多人加入创业大军,深圳市民洪小姐三年内两度跳槽,历经事业单位和国企,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最终跳槽成了“老板”。因为地点选得准,服务有针对性,她的美容美体店生意不错。洪小姐说,看到她创业成功,身边的不少朋友都在打探,试图寻找商机。

  这只是一个个案,在深圳,创业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都是深圳创业狂潮带来的影响。(南方日报记者 杨磊)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