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湖北公安县新人结婚被要求缴宣誓费 官方称将整改

2013年11月12日 16:53   来源:新华网    徐海波 梁建强

  结婚要交“宣誓费”,谁在“趁喜打劫”?

  办理结婚手续,本是一件喜事,但有人却打起了“趁喜打劫”的如意算盘。近日,湖北省公安县不少新婚夫妇向记者反映,在该县登记结婚时,“被要求”进行宣誓,并缴纳198元的“宣誓费”。

  11月11日,荆州市公安县南平镇的小张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去年10月,小张在公安县婚姻登记处办理结婚手续,一共交了200多元费用。“领证之前,先是让我们弄一个简单的宣誓仪式,之后就让交钱,我就交了,但弄不清楚为什么交。”

  记者在当地随机采访几位年轻夫妇,他们均表示结婚登记时曾缴纳过“宣誓费”。

  家住公安县城的程女士是2011年7月12日领取的结婚证。领证当天,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指挥她和丈夫完成了宣誓,并发放了光盘等材料,然后,要求她缴纳200多元费用,再给予办理登记手续。

  记者在公安县婚姻登记处看到,一进门就是办理柜台,左侧是一间约20平方米的办公室。几位此前办理过登记的新人告诉记者,工作人员要求他们先在此房间进行宣誓,并录下刻为光盘,加上一个装结婚证的盒子、一本婚育书籍以及照片,一共收费198元。当地人称之为“宣誓费”,交完之后再去办理结婚证。

  按照相关规定,婚姻登记只收9元,公安县多余的收费到底是强制性还是自愿性?当地有关负责人表示,收费并非政府部门直接收取,而是一家名为金喜缘婚姻服务中心的企业收取。但该企业收费点就在婚姻登记处旁,同在一个大办公室,没有严格“分开”,导致部分群众误解为民政部门在收费。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新人都表示,在现场并未见到任何关于自愿缴纳的提示,工作人员也没有相应提醒。

  对于这样的高收费和增加的流程,许多新人认为在故意打擦边球,有捆绑收费的嫌疑。“我记得国家规定收的钱蛮少,就问他们,要求出示收费文件。”程女士说,工作人员并没有拿出任何“证明”,只说这是按要求收的,必须得交。

  据公安县提供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县共办理婚姻登记8833对,办理有偿登记照服务的有6051对,办理其他有偿服务的有1942对。以此计算,这两项“服务”的收费达近40万元。

  不少当地人对此收费表示质疑。武汉大学政治学院尚重生教授认为,公共服务部门应为民众提供方便,不该挟权力以令乱收费,把权力当成掏人腰包的筹码。私设收费名目,以企业代收,可能存在民政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利益链条,以及个别人的腐败行为,相关部门应尽快查清处理。

  记者最新了解到,荆州市民政局和公安县纪委已介入调查此事。公安县民政局表示将整改,规范收费行为,将婚姻登记和社会服务机构彻底分开,禁止登记员进行引导和捆绑式收费。(记者 徐海波 梁建强)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