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公报高瞻远瞩”,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13日晚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表示,三中全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
说起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改革开放新地标”的横琴新区,目前众多境内外企业更多关注的是这里在体制机制创新、金融创新、政策创新、通关创新等多方面的先行先试,而“忽略”了该区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和成果。牛敬说:“横琴在开发之初就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整个横琴岛占地面积106.46平方公里,有七成以上的土地列为禁建区和限建区,只有余下的28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用来建设。”
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成为境内第一个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的横琴新区,在《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的框架下,围绕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方面,先后编制和实施了《珠海市横琴新区生态建设促进办法(试行)》、《横琴新区生态岛建设规划》、《横琴新区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横琴海洋生态修复规划》等系列规划,同时划定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和生态建设区等。
为将横琴打造成山脉田园、水脉都市,横琴新区作为广东省首批低碳城市试点,还制定了单位GDP能耗和碳排量全国“双最低”的生态管理目标。
在产业引进方面,横琴新区选择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中医保健、科技研发和高新技术七大产业,禁止传统的制造业和加工业项目上岛进区,并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的方案审查。
而按横琴新区通过国际竞标出台的景观设计方案,这里将保留上世纪70年代数千军民在大、小横琴山之间围海造田形成的结构特征,以此设计未来城市街区。如将横琴水系分为主河道、次河道和三级河道,其中主运河用于“水上公交”、游艇和帆船等的航道,次河道和三级河道主要用于城市景观构筑等方面。大、小横琴山则以城市绿网相连,从山脚下的田园绿地开始,进入城市街区后与水网和路网结构紧密结合。
横琴新区倾力打造与欧美媲美的百年城市,一次性规划建设长达33.4公里的地下“共同管沟”,纳入电力、通讯、给水、中水、供冷及垃圾真空回收等7种管线系统,此举节省40公顷城市建设用地,创造国内单次建设地下市政管沟长度之最。
早在2011年,横琴新区开始启动392公顷芒洲和二井湾湿地海洋生态修复项目首期工程建设。经多方努力,横琴周边近岸海域,除马骝洲水道为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海域均达二类标准。
今年八月到访横琴新区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横琴新区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詹姆斯·莫里斯在实地考察后说:“我对横琴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横琴的未来充满各种可能性。”
牛敬告诉记者,开发横琴岛是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未来该区将在总结珠海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上,打造横琴的升级版本,把横琴建设成为联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资讯发达的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完)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