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的“集结号”,迎来了我国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连日来,各地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深化改革的蓝图令人振奋,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将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抓好改革任务落实,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滨海新区的改革开放又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教授兴奋地说,改革开放使滨海新区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改革的推动下,滨海新区的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在发展方式上由总量扩张的“速度型”向产业提升、结构优化的“质量型”转变;在发展驱动上由要素投入向要素效率和自主创新效率转变;在发展路径上由大项目、好项目集聚向大生产网络、大市场网络的构建转变。“改革是滨海开发开放的动力源,也是最大的‘红利’所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发展战略,滨海新区必将实现新的跨越,为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自信,提供坚实的实践支撑。”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的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不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目标,而且也给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带来新希望和新动力。”两个“加快”让安徽演艺集团副总经理、省歌舞剧院院长宇洪杰倍感振奋。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受益者,宇洪杰从艺术表演团体整合、振兴的轨迹中,实实在在感受到体制机制创新对解放艺术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也充满了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期盼。他认为,两个“加快”遵循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是对矛盾事物的辩证分析和对文化艺术特殊属性的独特认同。宇洪杰说:“按照全会部署,文化管理体制必将朝着更加有利于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前进。我们演艺团体应该更加主动地深化机制创新,为社会奉献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艺术产品。”
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后,山东省济南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心宏就开始琢磨下一步的工作该如何抓起。“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他表示,“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做到‘四应四必’,即行政审批项目‘应放必放’,去年济南就下放了166项,今年还将加大力度;‘应简必减’,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应转必转’,凡是在事中和事后可以监督和管理的项目,坚决不设行政审批;‘应进必进’,面向社会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坚持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我们会以‘提升公共利益’为行政宗旨,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作出的重要抉择。”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刘德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从而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新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将推动中国改革更加走向深入。从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可以预见,中国经济将焕发出更大的活力和创造力。”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升级了,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最大的亮点。”浙江省社会科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峰注意到,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提法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是“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比过去又进了一步。他认为,这意味着市场被赋予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显示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市场化今后将会是我国经济改革所遵循的主线。徐剑峰说:“人口红利‘拐点’显现,依赖投资拉动的旧路径已无法适应当下的经济增长,只有启动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提升市场的作用,才能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活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党校科研处研究员凌经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没有明确的、独立的边界,渗透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体现在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生态文明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当中,有突出的创新意义。改革目标更加明确,改革路径更加清晰,改革的定位也更加准确。”凌经球说。
学习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关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精神,贵州省余庆县花山苗族乡党委书记杨仕国特别兴奋。他告诉记者:“公报让我们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了!希望国家加大支持农村的力度,‘以城促乡’,缩小城乡差距。”杨仕国想了想又说:“我们还希望多给农民配送精神食粮,不仅仅是过年过节演几场戏、放几场电影,我们希望在农村也有文化中心。”说到农村基础设施,杨仕国笑着说:“经过省里多年实施的‘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全乡还有26个村民组没有通水泥路,借着省里将实施的‘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我们有信心在2015年前全部通上水泥路!”(本报记者 陈建强、李陈续、赵秋丽、孙明泉、朱伟华、严红枫、刘昆、柳路、吕慎、俞海萍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