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安徽:百年老牡丹寒风中开花数朵 结18个花蕾(图)

2013年11月19日 10:49   来源: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鲜艳的牡丹花在一片枯枝的衬托下分外醒目。

  虽然已立冬多日,但肥东县张集乡河湾村刘氏宗祠庭院内的紫红牡丹却在冷风中陆续花开数朵,而且枝头还结有18个花蕾。已守护刘氏宗祠和牡丹花20多年的刘氏族人、72岁的刘昌明告诉记者,祠堂内的牡丹在这个季节开花并不常见,并且其来历也非比寻常——这是当年李鸿章送给恩师的,已有161年历史。

  花开四朵后,含苞十多枝

  11月17日晚,记者获知肥东县刘氏宗祠内的牡丹开花的消息后很是惊奇,因为一直觉得牡丹在春天才会开花,冬季还能看到鲜艳的牡丹花吗?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肥东县张集乡河湾村刘氏宗祠一探究竟。

  72岁的刘氏族人刘昌明看守着祠堂以及祠堂内的两株牡丹花,住在祠堂后面的他,每天必做的事情是打开祠堂门进去走上几圈,这几天因为牡丹开花了,老人的心情很不错。

  “开花的是紫红牡丹,现在开了4朵,有2朵已经谢了,不过还有18个花蕾在含苞待放。”刘昌明一边开门一边对记者说。走进祠堂,记者看到左手的牡丹花圃内,有两朵开得正艳的紫红牡丹花,与周围的枯枝形成了鲜明对比,走近了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而祠堂内两株牡丹个头都不小,冠幅均达1.5米以上。

  八年开一回,爱喝猪头汤

  紫红牡丹“意外”地在冬季开放,给清冷的冬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刘昌明告诉记者,他守护刘氏宗祠已经20多年了,这是他第四次看到紫红牡丹在这个季节开花,每次看到都要等七八年,而白牡丹在冬天从未开过花。

  刘昌明说,温度是诱导牡丹冬季开花的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牡丹在冬季应该落叶休眠,等待明年清明节前后再抽叶开花。但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牡丹会萌动、展叶,部分会出现二次开花。

  “告诉你个有趣的事,每年我们都要将三、四个猪头外加十几斤猪大肠熬成汤,等凉了以后浇到牡丹花圃里,一年要浇两次,用来给牡丹补充养分。”刘昌明说,刘氏族人悉心看守着祠堂和照料着两株牡丹花,会定期锄草、适量浇水并除虫。

  中堂敬师物,花开百余年

  据悉,这两株牡丹是当年李鸿章送给恩师刘福庆的,到现在已经有161年花龄了。而每次到了清明花期,两株牡丹“全身”开满鲜花,高峰时有400多朵,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来看的人们是万万不能摘花的,摘一朵就会死一个枝子。”刘昌明说,这两株牡丹深受附近居民喜爱,刘氏族人也会尽心力看护好祠堂和这两株牡丹。(魏鑫鑫、马杨)        

(责任编辑:尹彦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